悼八婶孺人(其二)

最幸平时省拜频,雍容常欲面生春。

鬓华虽觉年弥老,齿宿其如语自新。

两剑共埋知有日,一杯持奠阻无因。

泫然空落风前泪,终愧西山执绋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最庆幸的是平时少有拜见,他的仪态总是像春天般充满生机。
尽管鬓发已显出岁月的痕迹,但他的言语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两把剑一同埋藏,我们知道会有重聚之日,只可惜如今无法举杯祭奠。
我只能在风中默默垂泪,深感愧对那些在西山送别的人们。

注释

省拜:少有拜见,指不常拜访。
雍容:形容仪态端庄,举止大方。
年弥老:年纪越大。
齿宿:比喻人的言谈,这里指言语。
持奠:举杯祭奠。
泫然:流泪的样子。
西山执绋人:西山送葬的人,指参加葬礼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悼八婶孺人(其二)》。诗中表达了对逝去的八婶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首句“最幸平时省拜频”描绘了诗人平时与八婶关系亲近,频繁相见的场景,这是他感到幸运之处。接着,“雍容常欲面生春”赞美八婶的仪态端庄,仿佛她的笑容总能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鬓华虽觉年弥老,齿宿其如语自新”通过描述八婶的鬓发渐白,岁月增长,但她的言语依然清新,体现了她的智慧和内在的青春活力。诗人感慨万分,因为今后再无机会与她共饮交谈。

“两剑共埋知有日,一杯持奠阻无因”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在八婶去世后为她敬酒祭奠的遗憾,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最后,“泫然空落风前泪,终愧西山执绋人”描绘了诗人面对八婶灵柩时的悲伤泪水,以及对自己未能亲自送别她的深深愧疚,表达了对亡者的深切哀思和对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八婶形象的刻画和对亡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逝者深深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无尽感慨。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悼八婶孺人(其一)

当年枣栗奉高堂,憔悴俄惊哭杞梁。

目见两孤成乳酪,坐闻一节胜冰霜。

仙游已作朝霞会,尘世空将旧屦藏。

莫问生来寿何许,曾孙儿女亦成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悼六兄宗鲁(其二)

去岁担簦入上都,公能别我意踟蹰。

微疴未觉鸰原急,永诀那知雁序孤。

奠拜昔犹棺在殡,送车今又客登途。

为公回首生清恨,空有池边宅一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悼六兄宗鲁(其一)

王粲全身不偶然,意公所享尚绵绵。

谁知庆吊在反掌,到底死生难问天。

万顷良田空沃壤,九原幽恨独新阡。

阶庭富有诸郎外,所喜东床两婿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悼陈子济教授

忆昔联书上辟廱,公如玉树照春风。

鶱腾尚惜十年晚,销散俄惊一梦空。

世事正兹同沸鼎,我身今亦类飞蓬。

怆怀为执归山绋,松柏萧森泪眼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