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严嵩所作的《恭纪恩赐诗》之二十六,主题为“赐银豆”。严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金铸成的豆子,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形态和价值。
首句“白金镕铸能为豆”,开篇即点明主题,白金经过熔铸,可以制成豆状物,暗示了这些豆子的珍贵与独特。接着,“百颗匀圆白雪同”进一步描绘了豆子的外观特征,一百颗豆子排列整齐,形状圆润,如同洁白的雪花一般,既展示了豆子的美丽,也隐喻了它们的纯洁与高雅。
后两句“若为种在南山下,乞与民间作岁丰”,则从想象的角度出发,设想如果这些豆子能够种植在山南,那么它们将为百姓带来丰收之年,寓意着这些珍贵的豆子不仅具有物质上的价值,更蕴含着对民众福祉的美好祝愿。通过这一设想,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长与人类社会的希望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深切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深意的想象,展现了严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热切期待,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社会民生的关注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