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昆阳城

古聚少,荒蹊多,枯湟十尺馀陂陀。

绛霄南来赤龙子,叱吒此地扬天戈。

虎据乃其始,鹊起宁须时。

坐令刘宗半天下,寻邑百万徒尔为。

今来玉垒半荆棘,但见苍烟白日嬉樵儿。

愁来商歌涉长道,泽国秋兰紫茎老。

九原蓬颗日益多,世事茫茫一飞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过昆阳城》,是宋代诗人刘弇所作。诗中描绘了昆阳城的荒凉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历史变迁与自然环境的交融。

首句“古聚少,荒蹊多”,点明了昆阳城的古老与荒芜,古老的聚落稀少,杂草丛生的小路遍布四周。接着“枯湟十尺馀陂陀”描绘出一片荒凉的景象,湟水边的草地已经枯萎,十尺高的枯草在坡地上蔓延。

“绛霄南来赤龙子,叱吒此地扬天戈”两句运用神话色彩,想象一条赤色的龙从天空降临,发出震天的怒吼,挥舞着长戈,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残酷。

“虎据乃其始,鹊起宁须时”则以虎和鹊的形象,象征着昆阳城的崛起与衰败,虎是王者之兽,象征着力量与威严;而鹊虽小,却能飞翔,象征着希望与变化。这两句表达了昆阳城从开始的辉煌到后来的衰败,时间的流逝与命运的无常。

“坐令刘宗半天下,寻邑百万徒尔为”提到刘宗,可能是指历史上与昆阳城相关的某位重要人物,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以及对当前衰败景象的感慨。

“今来玉垒半荆棘,但见苍烟白日嬉樵儿”描述了如今昆阳城的荒凉,玉垒山半山腰长满了荆棘,只有苍茫的烟雾和白日下的樵夫在嬉戏,形象地表现了城市的荒废与人烟稀少。

“愁来商歌涉长道,泽国秋兰紫茎老”进一步渲染了愁绪,诗人独自在长路上行走,听着商人的歌声,看着泽国中紫色的秋兰逐渐凋零,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九原蓬颗日益多,世事茫茫一飞鸟”最后两句,诗人感叹九泉之下蓬草越来越多,世间万物如同飞鸟般渺小,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昆阳城的历史变迁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以及诗人对过往辉煌与当前衰败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46)

刘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号:云龙
  • 籍贯:安福(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48-1102

相关古诗词

蒋沙庄居十首(其一)

他日蓬蒿地,吾庐瓦数沟。

井泉甘胜乳,庭竹冷先秋。

村落时情淡,田畴岁计优。

荆扉轮日掩,最喜近松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蒋沙庄居十首(其二)

黄岭虹腰抱,鳌山食案横。

中非避世士,稍亦畏时名。

傍晚浇慵酒,寻春濯足行。

鸡雏娇底死,犊子健能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蒋沙庄居十首(其三)

翳翳柔桑活,辉辉野水宽。

艺蔬苍芥甲,延客白蒲团。

点缀花粘蔓,稀疏粉束竿。

家风才茗饮,一室听冰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蒋沙庄居十首(其四)

软滑香籼颗,肥长紫蕨苗。

盘餐殊不恶,邻叟亦时邀。

潘岳萧条鬓,陶潜颉颃腰。

巢枝得安稳,万物一鹪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