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翁端恩在冬至长夜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的感慨。首句“又见葭灰飞玉琯”以芦苇灰飞扬和玉琯(古代计时器)的更换象征着冬至的到来,暗示季节更替与时光匆匆。诗人深夜拥衾独坐,对着孤灯,心境孤寂。
“青春渐逐尊前改,白发多从镜里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青春消逝的无奈,酒杯中的青春随着岁月流逝而改变,镜中的白发却日益增多,流露出对年华易逝的深深忧虑。
“苦盼音书怜女远,欣看家学有儿承”则转向家庭情感,诗人牵挂远方的女儿,欣慰于家业后继有人,体现了他对亲情的珍视和责任感。
最后两句“平生愧乏《螽斯》化,挥尽黄金尚未能”借用《诗经·小雅·螽斯》中多子多孙的寓意,表达自己未能如《螽斯》般繁衍后代,即使拥有财富也感到遗憾,流露出一种深深的自我反省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时光感叹,又有对家庭的挂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