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闻鹤

银蟾初上海云收,风送馀音过戍楼。

清唳添筹三鼓夜,碧天惊露一声秋。

玉笙缥缈缑山去,羽袂蹁跹赤壁游。

客枕遥闻应不寐,月明何处放孤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秋夜闻鹤》由明代诗人佘五娘所作,描绘了秋夜中鹤鸣的美妙景象,充满了诗意与想象。

首句“银蟾初上海云收”,以“银蟾”比喻月亮,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初升时,云层散去,月光洒满大地的宁静景象。接着,“风送馀音过戍楼”一句,通过风吹过边防城楼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清唳添筹三鼓夜”中的“清唳”形容鹤鸣之声清脆而高亢,夜晚的三更时刻,这声音显得格外清晰和悠长,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神秘感。“碧天惊露一声秋”则将鹤鸣与秋天的露水联系起来,通过“惊露”的动态描绘,表现了鹤鸣之音穿透夜空,触动了秋意,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玉笙缥缈缑山去,羽袂蹁跹赤壁游”两句运用了典故,分别引用了仙人吹笙于缑山和曹操宴请文士于赤壁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鹤如同仙人一般,能够跨越时空,自由飞翔,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最后,“客枕遥闻应不寐,月明何处放孤舟”两句,通过想象远方旅人的感受,表达了对鹤鸣声的深深共鸣。即使在遥远的地方,听到如此美妙的鹤鸣,也难以入眠,仿佛心灵被唤醒,渴望着自由与远方的探索。月光下的孤舟,既是现实中的舟,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漂泊与追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秋夜中鹤鸣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和超脱生活状态的向往,情感深沉而富有哲思。

收录诗词(19)

佘五娘(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雨

寒蝉声咽绿杨条,云结轻阴奏洞箫。

独坐小窗初睡起,数回疏雨滴芭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楚水湘云道路长,几年无梦到衡阳。

西风老尽湖田粟,冻啄沙头一夜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闻禽

杜鹃何事二更啼,杏子枝头片片低。

忽忆故园眠不得,春风吹过玉关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春晚

草阁春深愁未消,日长惟爱木兰桡。

大江不尽东流水,暮逐飞花过小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