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门笔势到閒閒,相国文章玉笋班。
从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
这首诗由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创作,描绘了天门与笔势的闲适之美,以及相国文章的高雅,将读书山与晋阳方志的联系巧妙结合,展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对知识的尊崇。通过“玉笋班”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文章的精美与作者才华的出众。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传承与文化积淀的深刻思考。
不详
眼中华屋记生存,旧事无人可共论。
老树婆娑三百尺,青衫还见读书孙。
老眼惊看节物新,今年更与酒杯亲。
东山一道花如绣,从此他乡不是春。
香中人道睡香浓,谁信丁香臭味同。
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薰染费春工。
生红点点弄娇妍,半拆花房更可怜。
传语春风好将护,莫教容易作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