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沙》由明代诗人沈宜修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幽远。
首句“细草侵阶映碧阑”,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细草蔓延至台阶,与碧绿的栏杆相映成趣。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也暗示了环境的冷清与孤独。
“薄云天际鸟飞残”一句,将视线从地面拉高,转向天际。薄云轻飘,鸟儿在天空中缓缓飞行,似乎是在寻找归宿。这一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也暗含了人生的漂泊与追寻。
“晚风庭院叶珊珊”则将视角收回到庭院之中,晚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这一细节不仅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接下来,“自是多情何处问,枉教魂断不知寒”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面对多情之事,却无处寻觅答案,最终只能让心灵在寒冷中痛苦挣扎。这里既有对感情的深刻反思,也有对命运无奈的感慨。
最后,“几回搔首杳如山”以形象的比喻收尾,通过反复搔首的动作,表达了诗人思绪的纷乱和内心的沉重。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情感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