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猎行

落日飞山上,山下人呼猎。

出门纵步观,无遑需屐屧。

至则闻猎人,喧然肆牙颊。

或言岐径多,御者因追蹑。

或言御徒希,声势不相接。

或言器械钝,驰逐无所挟。

或言卢犬顽,兽走不能劫。

余笑与之言,善猎气不慑。

汝方未猎时,战气先萎薾。

弱者力不支,勇者胆亦怯。

微哉一雉不能擒,虎豹之血其可喋。

汝不闻去岁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堞。

往往被甲皆汝曹,何怪师行无凯捷。

呜呼安得善猎与善兵,使我一见而心惬。

形式: 古风

翻译

夕阳映照在山上,山下的人们呼唤着狩猎。
出门随意漫步,无需穿鞋踏袜。
到了现场听到猎人们喧闹,夸耀着自己的技巧。
有人说歧路多,驾车者追赶不舍。
有人说驾车者少,气势难以匹配。
又有人说武器不锋利,追逐中无法施展。
还有人说猎犬愚笨,无法震慑野兽。
我笑着对他们说,真正的猎手精神不畏。
你们还未真正猎杀时,斗志已先消退。
弱者力量不足,勇者也胆怯。
区区一只野鸡都抓不住,更别提面对虎豹。
你没听说去年淮河平原,百万熊罴围城威胁。
那时抵抗的都是你们这样的人,难怪胜利难求。
哎,哪里能找到擅长狩猎和作战的人,让我一见就心满意足呢。

注释

落日:夕阳。
飞山:映照的山。
呼猎:呼唤狩猎。
出门:出门。
纵步:随意漫步。
屐屧:鞋袜。
至则:到了现场。
喧然:喧闹。
肆牙颊:夸耀。
岐径:歧路。
御者:驾车者。
追蹑:追赶。
希:少。
声势:气势。
器械:武器。
挟:施展。
卢犬:猎犬。
顽:愚笨。
劫:震慑。
善猎:真正的猎手。
气不慑:精神不畏。
未猎时:还未真正猎杀。
战气:斗志。
萎薾:消退。
弱者:力量不足的人。
勇者:勇者。
胆亦怯:胆怯。
微哉:区区。
雉:野鸡。
喋:饮血。
淮甸:淮河平原。
危堞:围城。
凯捷:胜利。
善猎与善兵:擅长狩猎和作战的人。
心惬:心满意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狩猎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武力与勇气的思考。开篇便以激烈的笔触描述了夕阳下的山野猎獐景象,猎人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动感和紧张。

接着,诗人转而分析了狩猎时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路径复杂、御风不足、器械不锐、犬类迟钝等,都可能导致捕猎无功。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猎獐活动的深入观察,也反映出对武力和勇气的一种理性思考。

诗中“余笑与之言,善猎气不慑”一句,表明诗人并不完全认同这种依赖武力的狩猎方式,而是主张一种更为从容不迫的精神状态。随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连一只雉都不能擒住,又怎么能期待捕获猛虎豹子呢?这不仅是一种狩猎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在探讨勇气与武力的本质。

最后,诗人引入了去年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的历史场景,指出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在面对强大敌手时也往往会感到恐惧。因此,诗人发出感慨,希望能够找到既善于狩猎又擅长战争的良策,这样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使人心中产生敬畏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通过对狩猎活动的描写,探讨了武力、勇气与军事行动成功之间的复杂关系。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入山遇雨宿开先寺二首(其二)

雨涨泥痕卒未乾,断桥无策济归鞍。

山灵有意留侬住,不作寻常俗驾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入山遇雨宿开先寺二首(其一)

摆落尘埃步入山,与僧相对浃旬间。

鹤林却笑题诗客,只得浮生半日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见梅有感一首

十月潇湘尽放梅,南枝仍避北枝开。

客愁无奈春消息,肠断江南驿使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古意二首(其二)

洞庭九月湖水乾,倒影夜瞰星斗攒。

水官籋浪蹴寒玉,船过两耳声珊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