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庐有隙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已有可观戏作七篇(其二)竹

种玉未渠久,疏篁长儿孙。

胜会不在多,何须辟疆园。

我观榛芜地,尘思纡且烦。

萧森对此君,清凉彻心源。

草木初无情,妄作净秽观。

乃知识种子,正是生死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与深思。开篇“种玉未渠久,疏篁长儿孙”以“种玉”比喻种植竹子,形象地表达了竹子生长的过程,如同孕育生命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竹林逐渐繁茂,仿佛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接着,“胜会不在多,何须辟疆园”则传达出诗人对于聚会的见解,认为真正的乐趣不在于人数的多少或环境的奢华,而在于心灵的契合与自然的亲近。

“我观榛芜地,尘思纡且烦”描述了诗人对杂草丛生之地的感慨,表达了内心的纷扰和烦恼。然而,当面对“萧森对此君,清凉彻心源”的竹林时,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清凉,仿佛竹子成为了心灵的源泉,洗涤着内心的尘埃。

最后,“草木初无情,妄作净秽观。乃知识种子,正是生死根。”诗人通过对比草木的初始状态与竹子的象征意义,强调了知识与理解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理解生命的真谛。竹子作为生命之源的象征,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生长与繁荣,更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是连接生命与宇宙奥秘的纽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知识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蜗庐有隙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已有可观戏作七篇(其三)凤仙

微华若么凤,倒挂茂蔚中。

鸣鸟不可见,幽怀寄芳丛。

初移几寸苞,稍展两翅红。

能使寂寞滨,馀妍映蒿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蜗庐有隙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已有可观戏作七篇(其四)鸡冠

峨冠百草头,意象出其类。

望之似木鸡,正自五官废。

宁须断其尾,无乃假予臂。

可复近幽窗,谈玄有深诣。

形式: 古风

蜗庐有隙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已有可观戏作七篇(其五)红苋

嘉生苦不荣,凡草忽猥大。

君看庭中苋,易长剧稂稗。

初无封植意,不见虫鸟害。

穰穰筠菊间,红紫不可杀。

微功尚足收,染我盘中菜。

形式: 古风

蜗庐有隙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已有可观戏作七篇(其六)芭焦

芭蕉中无坚,譬彼泡梦幻。

了然观我身,生死知一贯。

学书端未暇,覆鹿真自乱。

一雨过空庭,秋声入深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