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仲信留别

倦游再闰入都门,喜见隆兴诏令新。

功业讵堪铭日观,龙钟空叹倚天津。

题诗竹阁逢寒食,修禊兰亭及暮春。

我欲扁舟成泛宅,五湖烟月伴渔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厌倦了在外漂泊,再次回到京城,欣喜地看到隆兴年间有了新的政令。
我的功绩怎能与泰山之巅的铭记相比,年老体衰只能空自感叹岁月如流,只能倚靠在天津桥边。
在竹阁中题诗,正值寒食节,又逢暮春时节,兰亭集会已过。
我渴望像渔人那样,乘舟漫游,让五湖的烟波月色成为我的居所。

注释

倦游:厌倦了远游。
闰:闰年。
都门:京城。
隆兴:宋朝的年号。
诏令:皇帝的命令。
新:新的。
讵堪:怎能比得上。
铭日观:刻在泰山日观峰上的功绩。
龙钟:形容年老体弱。
天津:洛阳的天津桥。
题诗:题写诗篇。
竹阁:竹制的小楼。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
修禊:古代春季的祭礼,以祈求消灾除病。
兰亭:著名的书法圣地,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地。
暮春:春天的末期。
扁舟:小船。
泛宅:水上居所。
五湖:泛指江南的湖泊。
渔人:渔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疲惫中重返都市的场景,心中充满了对新诏令的喜悦与期待。诗人通过“倦游再闰入都门,喜见隆兴诏令新”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政策更新换代的支持和欢迎。

接下来的“功业讵堪铭日观,龙钟空叹倚天津”则透露出诗人对历史功业的赞美之情,以及面对宏伟建筑时不禁发出感慨。这里的“龙钟”可能指代宫殿或是古代乐器,通过其声音与天际相接,表达了诗人对于高远志向的向往。

在“题诗竹阁逢寒食,修禊兰亭及暮春”的描写中,诗人记录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的行动。竹阁、寒食、兰亭和暮春共同构建了一种淡雅宁静的意境,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享受与情感寄托。

最后,“我欲扁舟成泛宅,五湖烟月伴渔人”表达了诗人想要乘船远行,将水上生活视为理想居所的愿望。这里的“五湖”可能是指代江南五湖,即太湖、西湖、东湖、南湖和鄱阳湖,代表着广阔的水域与悠闲的渔夫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从疲惫到喜悦,再到对历史的赞叹,以及最终的向往自由和宁静生活。诗歌语言流畅,意境悠远,充分体现了宋代词风的婉约与深邃。

收录诗词(401)

李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仲信雪中见简

夜窗初映月如霜,凌晓瑶霙势渺茫。

清室乍欣文解祟,浅斟应惬醉为乡。

幽兰俪曲三豪集,黄竹兴谣八骏骧。

闻道子猷思泛剡,两溪绝境较优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寺丞叔都城喜雪

东郊初未布阳和,湖上祥霙点渌波。

重璧台遥黄竹作,孤山园近落梅多。

表仪共仰丰年玉,赋咏宜陪赓载歌。

谁忆渔舟向西塞,千山径绝独披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陆子望欲假家集

先子词科蚤擅场,中兴首擢紫微郎。

涌泉制册留纶阁,砭世膏肓有皂囊。

北斗仰之千古事,泰山所集一毫芒。

楹书拂拭增悲恸,追诵龙蛇感卒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陆元量见寄

醉别壶中太乙天,寥寥云海已经年。

倦游复索长安米,壮志宁求负郭田。

一岁九迁看布武,千岩万壑莫留连。

同时僚旧重相遇,幸有蓬瀛列二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