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二首(其四)

风高紫兰摧,雪近黄菊槁。

物理有代谢,焉得长美好。

古圣毓庶物,必欲使寿老。

不幸凶短折,岂若保终考。

庄生强齐物,妄谓彭聃夭。

龟鹤动千龄,难与蜉蝣道。

什袭夜光璧,谁忍碎兹宝。

我评菊与兰,终胜百凡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劲风摧折紫色兰花,临近的雪使黄色菊花枯萎。
世间万物都有盛衰,怎能永远美好呢?
古代圣贤孕育万物,希望它们能长久生存。
但不幸的是,许多生命早早结束,怎比得上善始善终。
庄子试图统一万物看待生死,却误以为彭祖和老子短命。
龟鹤寿命极长,难以理解蜉蝣短暂的生命过程。
珍贵的夜明珠被层层包裹,谁能忍心破坏这宝贝。
在我看来,菊花和兰花始终胜过寻常草木。

注释

摧:摧折,折断。
槁:枯萎。
代谢:事物的兴衰更替。
焉得:怎能。
毓:孕育。
寿老:长寿。
凶短折:不幸早逝。
保终考:善始善终。
齐物:统一万物看待生死。
妄谓:错误地认为。
蜉蝣:生命周期极短的昆虫。
什袭:重重包裹。
夜光璧:珍贵的宝石。
百凡草:寻常草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杂兴十二首·其四》。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生之物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人间美好易逝的感慨。

"风高紫兰摧,雪近黄菊槁":开篇两句描写的是自然界中的花朵在季节更替中随着风雪的侵袭而凋谢。紫兰与黄菊原本美丽,但在风雪面前变得脆弱无力。

"物理有代谢,焉得长美好":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易逝、物是流动的感慨。物理即自然规律,这里指出万物皆有更替,不可能永远保持美好的状态。

"古圣毓庶物,必欲使寿老。不幸凶短折,岂若保终考":诗人引述古代圣贤对于万物的珍视与期待它们能够长久,但现实往往不如意愿,很多生命因为不幸而早夭,这是比起能平安终老更为可悲。

"庄生强齐物,妄谓彭聃夭。龟鹤动千龄,难与蜉蝣道":这几句诗通过对庄子思想的引用,表达了生命长短的不平等。庄子的思想认为万物平等,但现实中像彭聃(古代传说中寿命极短的小虫)这样的昆虫与能活千年的龟鹤相比,生命长度差距悬殊。

"什袭夜光璧,谁忍碎兹宝":诗人通过对珍贵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不舍。夜光璧是一种传说中的能发出光芒的宝石,诗中用它比喻那些难以割舍的美好。

"我评菊与兰,终胜百凡草":结尾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菊花和兰花这种高洁之物的赞赏,它们即便在凋谢后也能保持其超脱俗世的高贵,不似那些平常的野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生命易逝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不永恒以及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一些高洁之物即便在凋谢后仍有其独特价值。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杂兴十二首(其三)

诗礼以发冢,非独王莽然。

手不离珠玉,世岂一桓玄。

昔在鲁闻人,匪值孔圣旃。

焉得两观诛,破彼辨与坚。

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篱边。

夷齐不可跂,赖有此二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杂兴十二首(其二)

十月菊半槁,垂迫长至节。

炎州天气殊,蛰户犹未闭。

北方当此时,无雨有为雪。

吴霖百昼夜,不见霜露结。

瘦马溅腐泥,裸袒舟子热。

老子所居隘,粪秽足呕泄。

西望万重山,中有茅宇洁。

何当归去来,独卧一榻设。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杂兴十二首(其一)

生世六六载,始获玷末科。

选官六六载,仕少閒日多。

逆旅脱兵火,专城免干戈。

中原久隔绝,忽焉得经过。

水涸梁山泊,淮流受黄河。

往者故已矣,方来将若何。

开岁七十一,聊拟自挽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次前韵述将归

我虽无丝无竹亦无肉,犹有杜子美万卷书,犹有陆士衡三间屋。

作诗宁作郊岛之寒瘦,终不屑元轻而白俗。

文章杂在众人中,大似浊河横济渎。

平生浪费几吟笺,何啻右军九万幅。

既尝注漆园之十九言,又颇拟栗里之四八目。

道眼一照百皆妄,未若奴耕婢织躬课督。

江湖落魄但欠一归耳,休官已幸天从欲。

子男女七孙四人,有菜共羹吾亦足。

过此更徼非妄福,政恐招忧复招辱。

宅门夏荫双高桐,园径秋香万丛菊。

于是自歌招隐歌,歌曰鹤怨猿惊兮在空谷。

四十馀年萍蓬将七十,又何必越之南燕之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