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从“太玄太易小窗明”开始,诗人通过对比明亮的小窗与朦胧的宇宙(太玄)和简单的道理(太易),展现了自己在宁静环境中的思考与领悟。
接着,“古义寻来醉复醒”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哲学思想的探索,通过醉酒来比喻这种精神上的沉浸和顿悟。这里的“古义”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或者道家的玄理,诗人在寻找并理解这些深奥的意义时,不仅是用心思索,更有如醉酒般的忘我之感。
然后,“西伯纵逢头已白,步兵如在眼应青”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西伯是古代的一个职官,也可以理解为边疆地区的守卫者。这里“头已白”说明诗人年岁已高,而“步兵如在眼应青”则表达了即便是在安静的山居之中,内心仍旧保持着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和青春般的活力。
接下来,“寒猿断后云为槛,宿鸟惊时月满庭”描绘了一种幽深而孤寂的自然景象。诗人将自己置身于一个被云雾围绕、有猿啼叫声和夜晚宿鸟惊飞的情况中,这种境界既给予了诗人一种隔绝尘世的宁静,也让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变化。
最后,“此景得闲闲去得,人间无事不曾经”表达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平和心态。诗人享受着这种远离尘嚣的安逸,不论是内心的思考还是对外界的观察,都已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咸用精湛的笔法和深邃的情感,更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递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