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与感恩之情。首句“枯株忽荷再生恩”以枯木突然得到新生之恩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因思念母亲而生出的强烈情感。接着,“拊畜身存积思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抚摸动物、寄托思念,表现了诗人对母亲无尽的怀念。
“近恋枫宸摅荩悃,遥依萱树释惊魂”两句运用了枫宸(枫树下的宫殿,借指皇宫)和萱树(古代传说中能解忧的植物,常用来比喻母亲)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既渴望接近皇宫(象征权力与地位),又希望在萱树下得到母亲的安慰,体现了他对母亲的依赖与敬爱。
“樊笼乍脱期还哺,禄养重欢戒素飧”则通过“樊笼”(比喻束缚自由的环境)与“还哺”(子女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对比,以及“禄养”(官俸供养)与“素飧”(简单朴素的食物)的关联,展现了诗人从束缚中解脱出来,渴望回归家庭,与母亲共享简单而幸福生活的愿望。
最后,“三月乡愁烽火遍,万金归信到衡门”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三月的乡愁如同烽火般蔓延,但一封价值万金的家书却能跨越千山万水,最终送达家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母亲的深切思念,以及家书对于慰藉心灵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和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