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蝴蝶.蛮江听雨,拥被无眠,追溯欢尘,怅然赋此

江上低篷,听雪青衫,断泪飘向芦窠。

抱瑟空弹,古怨诉与湘娥。

怎禁他、夜来风雨,才信有客里关河。

拥云螺、五湖归雁,又带愁过。消磨。

旧欢影事,凉筝水阁。倚扇传歌。

门掩黄昏,梨花庭院峭寒多。

酒边词剩吟秋士,灯底梦、曾伴春婆。恨如何。

相思淼淼,一箭横波。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雨夜的画面,词人独坐小舟,披着青衫,聆听江上的雨声,心中充满离愁别绪。他怀抱瑟琴,却无人倾听,只能向湘水女神倾诉心中的古怨。风雨之夜更添凄凉,让他深感客居他乡的孤独和关山阻隔。

词人想象自己如同五湖归雁,带着满腹愁绪飞翔,暗示了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回忆起往昔欢聚的时光,如今只剩下凉筝的声音在水阁回荡,倚扇传歌的场景已成过往。黄昏时分,庭院梨花盛开,却笼罩在峭寒之中,更显孤寂。

词人在酒杯边低吟,梦境中仍有春天的温暖,然而现实却是秋意浓重,相思之情如江水般浩渺。最后一句“一箭横波”,以箭比喻相思之苦,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无法跨越的情感距离。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词人对过去欢乐的怀念和现实中孤寂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易顺鼎的词风深情而哀婉,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烛影摇红.江上阻风作

剪雨移灯,隔云呼笛船初泊。

春寒迷路入芦窠,赚得秋声作。彷佛吴娘弦索。

酒醒时、残筝小阁。离烟怨水,写付琴心,教人瘦却。

魂断随潮,江南无处寻花落。

凤楼今夜听东风,应是孤衾薄。负了桃根嫩约。

认归帆、几回定错。旧欢梦里,新恨眉头,故人天角。

形式:

湘月.遇周意皆于朗江舟次,谈春明旧游,感赋

玉骢去后,怅缃桃万树,不系春影。

望断仙蓬,把别泪、分付紫箫吹尽。

倚扇评诗,认旗沽酒,往事休重省。

与君俱是,人天飘泊无准。

谁料听雨江湖,鸥边对话,只伤心还剩。

剪烛船窗,便尽有、数点啼红都冷。

吴市吟秋,燕台赋晓,减了年前俊。

相看一笑,恍然旧梦初醒。

形式:

满庭芳

港窄瞒鸥,堤宽信马,湘湾暝渡曾呼。

渔榔四起,潮尾送凉初。

听惯篷窗夜雨,灯边影、也恋江湖。

难忘是,系情烟柳,唤梦风蒲。

年芳飘泊尽,清愁泛剡,嫩约寻吴。

向蘋洲,吹笛旧泪都枯。

怕负春来桃叶,相思处、不为莼鲈。

还须待,移船海上,天地一琴孤。

形式:

莺啼序.檃栝兰亭序

永和九年癸丑,正暮春天气。

修禊事、因集兰亭,群贤少长咸至。

有修竹、崇山曲水,流觞列坐清湍次。

又何须弦管,始堪叙幽思。

宇宙甚宽,骋怀游目,信赏心乐事。

念吾辈、随分周旋,相与俯仰一世。

或晤言、室庐之内,或放浪、形骸之外。

要其间、静躁殊途,悲欢同致。

当其自得,内顾欣然,不知老将至。

迨他日、所之既倦,情随事改。一转瞬间,迹皆陈矣。

荣枯通塞,终归于尽,时移境变犹嗟悼,况千秋万岁都无几。

死生事大,昔人兴感之由,秖今若合符契。

临文嘅往,难喻诸怀,每不能自已。

固亦知彭殇悉妄,修短难言,以后视今,由视昔尔。

委心随化,斯诚妙旨。

同时所述皆足录,料尊前、怀抱初无异。

后人追溯芳踪,应览遗文,悠然感此。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