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万年藤杖歌为宗伯沈归愚师作

先生昔日游天台,搜剔岩穴烟云开。

山僧持献万年古藤杖,云自仙灵窟宅之中来。

赤城峰高人迹绝,涧道阴崖积冰雪。

苍龙抉爪出重渊,化作灵根裹山骨。

乌飞兔走无春冬,蜿蜒千尺盘青空。

娲皇鍊石樵采偶不到,烈山反火留蒙丛。

何年却入良工手,割鬣删鳞号灵寿。

顿令屐齿满江湖,翼德扶耆功不朽。

黄山云海连天都,芙蓉削出匡君庐。

莫釐缥缈日相望,青山一发非模糊。

一从此杖随行橐,乡梦时时到丘壑。

掉头倦直承明庭,拟谢吹䔧校书阁。

承恩诏许归东山,白鹿宗风开讲筵。

春花秋月闲乘兴,桐帽棕鞋称往还。

前年谒帝来行殿,特赐扶筇侍清宴。

优老兼陈稽古荣,孔光卓茂何须羡。

葑溪丹暖流春溶,菖蒲绕屋花紫茸。

赤松子,黄石公,群仙抗手迎云中。

杖兮杖兮,尔仍腾掷变化为蛟龙。

三山五岳汗漫相追从,更历年岁无终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金士松的《天台山万年藤杖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和一株神奇的万年古藤杖。诗人回忆宗伯沈归愚师昔日游历天台山的情景,山僧献上藤杖,据说来自仙灵窟宅,富有神秘色彩。接着,诗人描述了赤城峰的险峻与幽静,以及藤杖的来历,暗示其非凡之气。

藤杖在诗中被赋予神话般的生命力,蜿蜒千尺,如龙腾空,象征着长寿与不朽。它曾是女娲补天的遗物,后落入良工之手,成为灵寿之杖,陪伴沈归愚师行走江湖,甚至在朝廷中也受到尊崇。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沈归愚师的敬仰和对其生活的赞美。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想象沈归愚师归隐后的闲适生活,以及他与仙人共游的场景,展现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态度的寓言,体现了清朝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师长的深情敬意。

收录诗词(3)

金士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居庸关歌

居庸险绝天下无,右枕山海连飞狐。

关沟直上四十里,龙蟠虎踞环中都。

拔地双崖通一线,班班车马穿云见。

飞流激涧落松风,关门咫尺阴晴变。

迢迢南北围山城,胡沙极望双眸明。

桑乾榆林远钩带,云中上谷开藩屏。

斥堠高低不知数,云是前朝用兵处。

汉家天子昔蒙尘,因向雄关议增戍。

增戍添兵二百年,高牙大纛称防边。

暂见和亲通瀚海,旋惊烽火照甘泉。

可怜百道勤王集,漫说三关坚壁立。

中夜监军掣锁降,反使开门揖盗入。吁嗟乎!

始知从来天险不足凭,无德易亡有德兴。

真人紫气起辽海,电扫六合驱燕恒。

依旧崇墉等铸铁,亭堡沿山补荒缺。

亲见班禅向化来,西天万里寻车辙。

居庸关前白日秋,居庸关北黄云愁。

行人下马看山色,回首神京天际头。

形式: 古风

南唐官研歌用东坡墨妙亭诗韵为铁冶亭侍郎作

欧公昔贬官夷陵,少年意气殊飞腾。

上书偶触司谏怒,一击不中鞲脱鹰。

携持此研随行箧,五鹿折角犹藏棱。

摩挲廿载历禁近,直学都尉衔条冰。

传闻南唐初置监,山骨錾凿深渊凭。

苍龙抉爪泄地脉,牛后讵辱端溪憎。

玉蟾蜍滴易水墨,澄心堂纸欺霜缯。

淋漓墨沈日千幅,想见建业文房登。

侍郎耽书更嗜古,宝研每出夸良朋。

细书藏锋蛰秋蚓,草诀掣笔蟠寒藤。

凤池曲水即此是,千秋羲献薪传镫。

徵题墨本逮下走,窃羡仙舟附李膺。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汉武

云亭七十纪空传,方士祠官溯汉年。

玉塞才闻来苑马,珠江早报下楼船。

景光夜气烧金鼎,平准秋毫殖货钱。

至竟轮台见英武,富民封后不开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塞下曲(其一)

幕卷黄云透角声,沙移斜日上空旌。

可怜白草多情绪,偏向征魂骨里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