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废园

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荒凉的废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废弃园林的寂寥与生机并存的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谁家亭院自成春”,以疑问的语气引出画面,仿佛在询问这处庭院为何能在荒废中自成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这里的“自成春”不仅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暗含了生命与希望的象征,即使在废墟之中,依然能感受到生命力的存在。

次句“窗有莓苔案有尘”,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废园的荒芜与时间的流逝。莓苔覆盖的窗户和积满灰尘的案几,暗示了这里长久以来无人居住,岁月在此留下了痕迹。

第三句“偏是关心邻舍犬”,转折之处,引入了一种微妙的情感色彩。邻家的犬吠声打破了废园的寂静,似乎是对废园中发生的事情产生了好奇或关注。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废园虽废弃,但依然与外界保持着某种联系。

最后一句“隔墙犹吠折花人”,将情感推向高潮。犬吠的对象是“折花人”,即采摘花朵的人。这一行为不仅揭示了废园中可能存在的生机——有人前来欣赏或采集园中的植物,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关切或警醒。犬吠的声音跨越了墙壁,传达了废园对外界世界的感知,以及对破坏自然之美的警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废园这一特定场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时间流逝、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

李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徐俟斋祠

羊肠岭畔幽栖处,一水当门泻作渠。

薇蕨西山心自印,藻蘋南涧奠还虚。

相忘桑海逃名后,不接贤豪俟命馀。

此日行人罕凭吊,烟云惟护逸民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咏史(其二)南梁

同泰一人归佛地,寿阳千骑渡江波。

盟成自取金瓯缺,蔬绝空陈鸡子多。

五月谁勤君父难,七官先反弟兄戈。

江淮废后襄阳促,秋草台城放橐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山阴道中三首(其三)

溪流绕巉岩,一苇去不息。

沙濑清且浅,水底见竹色。

文石无岁年,山根浸历历。

谷鸟鸣转幽,溯洄安所极。

水花爱明净,绝境杳难即。

可有浣纱人,一笑似相识。

形式: 古风

芝塘候潮因忆亡友

水浅舟胶日半斜,扣舷闲望似天涯。

烟深竹坞鸠呼雨,潮落芦根蟹聚沙。

愁绪萦缠同蔓草,年华衰谢感残花。

剧怜弱女常同泊,相对蓬窗数晚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