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与弼所作的《追和刘秀野诗韵(其五)》。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首句“樗散竟奚为”,以“樗”自比,樗是一种木材质地疏松的树,常用来比喻人无用或不被重视。诗人感叹自己如同樗树一般,不知在世间有何作为,流露出一种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失落感。
“无禽怜旧井”一句,以“旧井”象征过往的生活环境或曾经的环境,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同时,“无禽”二字,既指没有鸟儿栖息,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夙志成蹉跎,星流百年景”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感慨。这里的“夙志”指的是早年的志向或理想,“蹉跎”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努力的徒劳,“星流百年景”则是形容岁月如流星般短暂而迅速,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深忧虑。
“俯仰起遐思,空嗟圣途永”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低头思考,抬头展望,内心充满了对人生道路的深思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然而,面对漫长而遥远的“圣途”,他只能空叹不已,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对实现理想的无限渴望与无奈。
最后一句“闭关事微阳,残魂此其幸”则展现了诗人选择隐居避世,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通过“闭关”与外界隔绝,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尽管这可能只是暂时的逃避,但对于疲惫的灵魂来说,或许也是一种难得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理想追求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反思,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复杂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