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陆观莲的《宝剑篇赠外》以剑为载体,表达了对英雄未竟事业的感慨和对神物价值的理解。诗中通过描绘荆轲剑术不成的遗憾,暗示了宝剑虽有名无实的沉寂,"千年黯黯闭秋水,双匣渺渺埋龙精",形象地刻画了宝剑被闲置的孤独与神秘。
接着,诗人将宝剑比作明月和白日,象征着光明与力量,"我持此剑若明月,众星朗朗随其行","又持此剑若白日,群妖退走欃枪平",展现了宝剑在关键时刻能驱邪镇妖的威能。然而,"欃枪平,众星没",表明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宝剑的使命似乎已完成。
最后,诗人劝诫收剑者要明白,英雄与神器的相遇并非永恒,"古来遇合自有时,神物出处当知之",暗示了世间万物皆有其时,应顺应天意,不必过于执着。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命运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