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其二)

千里欢谣,使君美政高三辅。沸天箫鼓。

笑拥锋车去。卧辙攀辕,漫拟双旌住。还知否。

禁林深处。已辟金闺路。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浩的作品,名为《点绛唇·其二》。从这短短的四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美好政景的向往和赞颂。

"千里欢谣,使君美政高三辅。"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盛世图景,千里之外传来的是欢乐的歌谣,表明人民生活在安宁与喜悦中,而“使君美政”则是对统治者的赞美,暗示其政治清明,深受百姓爱戴。“高三辅”可能指的是理想中的三个重要辅佐,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帮助君主治国平天下。

"沸天箫鼓。笑拥锋车去。"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战争胜利后的场景,“沸天箫鼓”形容军中号角声势浩大,充满力量,而“笑拥锋车去”则表现出士兵们胜利后心情舒畅,乘坐战车离去的英姿。

"卧辙攀辕,漫拟双旌住。还知否。禁林深处。已辟金闺路。" 最后两句诗则转入一番对远古美好传说的追忆与怀念。其中,“卧辙攀辕”可能是指古人对于历史伟业的追思和攀附,而“漫拟双旌住”则是在想象古代英雄事迹,留恋不已。“还知否”则是一种反问,是在询问是否还有人记得那些往昔的辉煌岁月。在最后,“禁林深处。已辟金闺路”中,“禁林深处”可能指的是皇家园林或者是深邃的古老森林,而“已辟金闺路”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那些被发掘出来的历史遗迹或宫廷秘密道路的发现和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理想政景的描绘,对战争胜利后的喜悦,以及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其三)

翠幄园林,火云方绽南薰起。玉轮天外。

夜色凉如水。况有清歌,劝我尊浮蚁。拚沈醉。

万花丛里。一枕朦胧睡。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一)

我为劳生,自怜浪迹天涯遍。如今春换。

又是孤萍断。谁信年时,老子情非浅。思量见。

画楼天远。花倚夕阳院。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秋蕊香.生日

玉露瀼瀼,秋色似画,东堂宴席初开。

红萸泛寿斝,紫菊上妆台。倚栏见、新雁已南来。

落霞孤鹜徘徊。最奇处,重阳将近,凉满襟怀。

萧洒秀眉,华发丹脸,映双瞳、的皪如孩。

擘香笺、听丽句新裁。

池上三回蟠桃熟,玉纤时捧琼杯。

但愿得,年年此会满蓬莱。

形式: 词牌: 秋蕊香

浣溪沙(其一)即席次韵王正之觅迁哥鞋

一握钩儿能几何。弓弓珠蹙杏红罗。

即时分惠谢奴哥。

香压幽兰兰尚浅,样窥初月月仍多。

只堪掌上恹琼波。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