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绮对汪水云诗卷的题咏,通过描绘南越与北国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深远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首句“南越长淮北眺燕”,以辽阔的地理意象拉开序幕,暗示诗人遥望北方燕地的思绪。
“三书上彻九重天”暗指汪水云的诗才被高度认可,他的作品直达朝廷高层。接下来,“毡寒驴重幽州雪”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汪水云的诗或许寓含着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敬仰。
“剑晓龙吟易水烟”借用战国时期刺客荆轲的故事,易水边的剑鸣与诗人的豪情相呼应,表达出对汪水云诗歌中所蕴含的壮志和侠气的赞赏。“齐好无移竽尚在,秦酬有爽璧终全”两句,借典故赞美汪水云的才华如古代音乐家的技艺始终如一,且得到了应有的赏识。
最后,“知音向近西湖上,却不当初早理弦”表达了诗人认为汪水云的才华如今更受瞩目,如果早些得到发掘,其成就可能会更大。整首诗以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为背景,赞扬了汪水云的诗才,并寄寓了对人才被发现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