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上偶咏

回涧曲如月,泠然绿树根。

云山自幽寂,水石共成喧。

静观因悟性,耽听欲忘言。

何由驻尘驾,迢递一寻源。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静谧与喧嚣巧妙对比,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情感。

首句“回涧曲如月”,以月喻曲涧,形象地描绘了水流曲折蜿蜒,宛如明月悬挂于夜空,既展现出水道的柔美曲线,也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接着,“泠然绿树根”一句,通过“泠然”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水气在绿树根部凝聚的清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云山自幽寂,水石共成喧”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云雾缭绕的山峦显得格外幽静,而水石相击则发出阵阵声响,动静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生命力。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自然界中静与动、和谐与冲突的辩证关系。

“静观因悟性,耽听欲忘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沉醉。通过静心观察,他仿佛领悟到了某种超脱世俗的智慧;而沉浸于水石之声中,甚至忘记了用言语表达,说明了自然之美足以触动心灵,激发无尽的感慨与思考。

最后,“何由驻尘驾,迢递一寻源”表达了诗人对探寻自然奥秘的渴望,以及对尘世束缚的反思。他希望能够长久地停留在这宁静美好的地方,追寻自然之源,摆脱世俗的纷扰,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寓徐给事宅观旧所植竹树怆然有怀

君为金门彦,我向故山来。

芳树绕庭绿,犹是去时栽。

寝阁铺余馥,宾位满青苔。

孤赏谁为乐,园花空自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题采苓子卷

春山霭众绿,灵苗何处寻。

孤芳不自掩,迢递入幽襟。

搴条繁露散,濯根寒涧深。

持此当朝茹,潘斋延道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雨后望西山怀子

竹色悦朝雨,鸟鸣人正闲。

手持白羽扇,遥咏西楼山。

企彼巢居士,高卧石林间。

团团青桂树,岁晏待予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题云山图八首(其二)

坐爱西山翠,手版方支颐。

白鸟逝如彼,孤云淡若斯。

谁能闲料理,空滞还山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