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三首(其一)

清明过了,小雨绿匀堤外草。

倚棹湖边,絮影花香共一船。

相思人面,曾向第三桥畔见。

斜日归休,楼上春寒燕子愁。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三首(其一)》由清代词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明过后,细雨绵绵,湖光山色与人情感交织的画面。

首句“清明过了,小雨绿匀堤外草”,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小雨滋润下的绿草,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倚棹湖边,絮影花香共一船”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中,湖边停泊的小舟上,飘动的柳絮与花香交织,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芬芳之中。

“相思人面,曾向第三桥畔见”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相思之情。词人回忆起曾经在第三桥畔与某人相遇的情景,那份深情与怀念跃然纸上。最后,“斜日归休,楼上春寒燕子愁”则以夕阳西下,归家之时,楼上春寒中燕子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离愁别绪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的交融,通过具体的景象唤起读者对于美好记忆的共鸣,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减字木兰花三首(其三)

云低天重,银海无声千顷冻。

一抹炊烟,凝在疏林小市边。

诗情跌宕,何必灞桥驴背上。

乘兴来游,更著蓑衣唤钓舟。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东风第一枝二首(其一)

更不成晴,何曾是暝,飞丝摇漾残昼。

麴尘低蘸亭燕,茶烟细笼院柳。

酿花天气,早酿得、春醲如酒。

莫妨他、油碧芳期,容易雨疏风骤。

萦絮粉、模糊鸳甃,铺楝雪、迷离翠岫。

痴云著意商量,湘波几重皴皱。

禁寒作暖,想未管、绿莺啼瘦。

怎知人、尽日恹恹,闷过海棠开后。

形式: 词牌: 东风第一枝

东风第一枝二首(其二)

斗草庭闲,簸钱院静,东风吹满香絮。

满寒尚勒花期,天意似催春暮。

杏梁归燕,几曾会、相思言语。

便等闲,飞入卢家,不带离魂同去。

空自想、俊游伴侣,又频恼、酒边心绪。

鸾笺待写深情,肠断都无新句。

初三下九,问旧约、更谁凭据?

怕有人、蹙损双蛾,日日画楼听雨。

形式: 词牌: 东风第一枝

声声慢

卖饧小巷,挝鼓深闺,合成一片春声。

暗逗芳心,长堤隐隐车声。

二十四番风讯,满西湖、吹散歌声。

倦游也,正画楼夜雨,滴碎檐声。

又是纱窗晓霁,问惊回香梦,谁簸钱声。

燕语莺啼,中间却带鹃声。

更莫诉愁不住,怕落花、飞尽无声。

花自落,减秋千、墙里笑声。

形式: 词牌: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