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李唐天下犹有主,儿欲与韦母欲武。
武家庙食唐为周,唐宗骨肉皆仇雠。
周迁酷吏开告密,白头司空反是实。
司空不死唐不亡,天意岂在庐陵王。
中兴功业回天地,尽是司空门下吏。
二凶虽除五王族,痛恨当年存机肉。
这首明代李东阳的《机上肉》是一首讽刺诗,以唐朝历史为背景,批评了武则天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权力更迭。诗中提到“李唐天下犹有主”,暗指李唐皇室仍有正统,而“儿欲与韦母欲武”则暗示了武则天(原名珝,后改名曌)试图篡位。诗人指出,武则天建立的周朝实际上是对唐宗(指唐高宗李治)家族的背叛,如同周公旦之于周文王,充满了敌意。
“周迁酷吏开告密”指的是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政策和告密文化,使得政治环境严酷。“白头司空反是实”中的“司空”可能是指狄仁杰,他在武则天时期担任要职,但诗中认为他并非完全忠诚,这反映了对狄仁杰的复杂评价。诗人强调狄仁杰的存在对于唐朝的延续至关重要,“司空不死唐不亡”。
最后,诗中提到“天意岂在庐陵王”,庐陵王即李显,他曾被废为庐陵王,暗示天意似乎并不站在他这一边。诗人认为中兴唐朝的功绩主要归功于狄仁杰这样的官员,而非庐陵王。结尾处“二凶虽除五王族,痛恨当年存机肉”表达了对武则天时代清洗李唐宗室的深深遗憾和痛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依托,通过讽刺和隐喻,揭示了权力斗争背后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具有鲜明的历史批判意味。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内家伎乐喧歌酒,外庭宰相还知否,语罢封章惊在手。
君王对镜念苍生,一身甘为韩休瘦。
呜呼曲江以后无此贤,梨园羯鼓声震天,何由再见开元年。
卿勿言,朕自思,南诏覆师君不知。
卿勿忧,朕自保,范阳弄兵苦不早。
卿邪谁邪高与杨,非姚非宋还非张。
有言如此悉不用,岂有药石针膏肓。
君不见咸阳老人能直谏,何曾得睹君王面。
腹中剑,中自操,一日不试中怒号。
构仇结怨身焉逃,一夜十徙甘为劳。
生无遗忧死馀恨,恨不作七十二冢藏山坳。
青岩山,甄郎高风不可攀,禄山使者奉刀还。
入东京,见黄盖,帝敕伪官阶下拜。
郑虔贬死王维生,故人独有苏原明。
君不见舞象悲啼乐工哭,贼斫工尸分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