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钱

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

能于祸处翻为福,解向雠家买得恩。

几怪邓通难免饿,须知夷甫不曾言。

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倖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积累财富和珍藏算得了什么,又有谁会关心救助那些贵族后代。
能在灾祸中转为吉祥,从仇家那里也能换得恩情。
人们常常惊讶邓通为何会挨饿,要知道石崇这样的富豪也曾不置一词。
朝夕间的争夺最终会落得何处,无非流入有权势者和受宠者之手。

注释

蓄:积累。
藏:珍藏。
济:救助。
王孙:贵族后代。
祸处翻为福:在灾祸中转为吉祥。
雠家:仇家。
邓通:西汉时期富商,曾受汉武帝宠爱。
夷甫:石崇,西晋豪族,以奢侈闻名。
朝争暮竞:形容频繁的竞争。
权门:有权势的人。
倖门:受宠幸的人。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特别是对于金钱与权势的关系。"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表明无论积累多少财富,对于那些已经拥有权势的人来说,似乎永远不满足,总有人在讨论如何进一步帮助这些人增加他们的权力。"能于祸处翻为福,解向雠家买得恩"则揭示了金钱可以转变灾难为吉祥,可以通过给予贿赂来换取恩惠,这反映出当时社会中金钱与道德的颠倒。

接着两句"几怪邓通难免饿,须知夷甫不曾言"则是说即使像传说中的富人邓通,也难以避免贫困的命运,而历史上的贤明君主夷甫从未提及过这些。这两句暗示了财富的无常和权力的有限。

最后两句"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倖门"描绘了一幅人们早晚都在为之争斗,最后却都进入权贵之家或是靠山吃山、依水吃水的人们的图景。这里的“权门”和“倖门”象征着权力和财富,这些都是当时社会中人们所追逐的目标。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揭示了金钱与权力的关系,批判了当时社会中的不公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社会状态的无奈和悲哀。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日坠虞渊烛影开,沈沈烟雾压浮埃。

剡川雪满子猷去,汉殿月生王母来。

檐挂蛛丝应渐织,风吹萤火不成灰。

愁人莫道何时旦,自有钟鸣漏滴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尚书打毬小骢步骤最奇因有所赠

善价千金未可论,燕王新寄小龙孙。

逐将白日驰青汉,衔得流星入画门。

步骤最能随手转,性灵多恐会人言。

桃花雪点多虽贵,全假当场一顾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其一)

明公家凿凤皇池,弱冠封侯四海推。

富贵有期天授早,关河多难敕来迟。

昴星人杰当王佐,黄石仙翁识帝师。

昨日诏书犹漏缺,未言商也最能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其二)

东郊迎入紫泥封,此日天仙下九重。

三五月明临阚泽,百千人众看王恭。

旗傍绿树遥分影,马蹋浮云不见踪。

借问乘轺何处客,相庭雄幕卷芙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