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师聃祖道长官赴衡州耒阳令

视国如视家,爱民如爱子。

秉心金石坚,古人概如此。

今人亦古人,但患物转徙。

遑遑声利间,自不明本已。

安能使元元,一以父母比。

问其所居位,广分国百里。

问其所食禄,尽出民骨髓。

奈何莫之思,颠倒以为是。

祖道于今古,问学妙穷理。

内重外物轻,识者久叹美。

宰制得耒阳,何啻牛刀委。

导达圣主恩,千仞决溪水。

雨旸随指呼,丝谷饫邻鄙。

明神实听之,日夜介福祉。

君虽不求通,轩冕自难已。

工部有英灵,吾知为君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此诗《送李师聃祖道长官赴衡州耒阳令》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对比古今官员的作为,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视国如视家,爱民如爱子”强调了治理国家应如同对待自己的家庭一般,爱护百姓如同爱护子女,体现了深厚的民本思想。接着“秉心金石坚,古人概如此”赞扬了古代官员坚守原则,忠诚职守的精神品质。然而,“今人亦古人,但患物转徙”指出现今官员虽也具备古人精神,却担忧事物变迁,未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理想。

“遑遑声利间,自不明本已”描绘了当今官员在名利场中忙碌,忽视了根本职责的情景。紧接着“安能使元元,一以父母比”提出疑问,如何能让百姓感受到如同父母般的关怀与爱护。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中官员与民众关系疏远的忧虑。

“问其所居位,广分国百里;问其所食禄,尽出民骨髓”通过具体场景描述,揭示了官员占据高位,却榨取百姓血汗的不公现象。诗人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批判:“奈何莫之思,颠倒以为是”,感叹于人们对此现象的忽视与认同。

“祖道于今古,问学妙穷理”提到古代先贤的教导,强调了学习与理解道理的重要性。接着“内重外物轻,识者久叹美”表达了对那些内心重视道德,对外在物质保持淡泊态度的官员的赞赏。

“宰制得耒阳,何啻牛刀委”赞美李师聃在耒阳的治理能力,比喻他如同一把锋利的刀,能够轻易地解决问题。接下来“导达圣主恩,千仞决溪水”描绘了他引导圣上恩泽,如同千仞高山决堤,水流四溢,惠及四方。

“雨旸随指呼,丝谷饫邻鄙”进一步赞扬了李师聃的政绩,表示他的政令如同天象,随心而动;粮食丰足,邻近地区也得到了满足。最后“明神实听之,日夜介福祉”表达了对李师聃德行的敬仰,认为神明也在倾听他的善行,并赐予他日夜的福祉。

“君虽不求通,轩冕自难已”则表达了对李师聃虽不主动追求高官厚禄,但最终仍难以避免的感慨。最后“工部有英灵,吾知为君喜”表达了对李师聃才能的肯定与期待,预祝他在未来的仕途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李师聃的赞美与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政治中不公现象的批判。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先贤智慧的尊重与传承。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示徐道人

道人千里来,触热废寝膳。

问其何所为,但云求识面。

南方诸公门,二年走略遍。

亦有苦苦留,诸事颇安便。

念未见侍郎,跋涉遂忘倦。

皇帝与天同,深恩满州县。

瘴乡宁久留,行复侍金殿。

卖药至京师,礼数隔贵贱。

姓名且难通,况敢冀垂盼。

汝言岂吾知,答之一笑倩。

形式: 古风

谕徐道人少唱喏

孔明拜床下,德公初不止。

道人必见喏,我令勿复尔。

道人非孔明,喏拜不相似。

维我德公心,寥寥无彼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菊

菊,菊。丛丛,簇簇。种阶除,脱岩谷。

玉干碧鲜,金英黄郁。争妍无小桃,结好有修竹。

满泛醇酒千杯,高簪道巾一幅。

庭前子美休作诗,篱外渊明自留目。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咏竹

竹,竹。濒江,绕屋。声泠泠,影矗矗。

霜雪难侵,尘埃莫渎。梢云齐老松,带日映寒菊。

箨置顶上高冠,叶成樽中美禄。

行看威凤饱相从,不但子猷情最熟。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