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杂诗

试登大别观荆鄂,何似君山俯洞庭。

如束估帆三楚至,无穷征雁六朝听。

大江东去风月白,春色南来天地青。

何事悲歌更怀古,乾坤元气是吾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魏源的《江行杂诗》之一,通过对大别山和荆鄂地区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情感。首句“试登大别观荆鄂”,诗人以亲身经历,登上大别山远眺荆楚大地,暗示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审视。

“何似君山俯洞庭”一句,诗人将大别山与君山、洞庭湖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名胜的敬仰。接下来,“如束估帆三楚至,无穷征雁六朝听”,诗人运用比喻,将船只比作束帆而来,象征着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过往,而六朝的雁声则勾起了对古代文明的追忆。

“大江东去风月白,春色南来天地青”两句,描绘了长江壮丽的景色,以及春天带来的生机盎然,寓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何事悲歌更怀古,乾坤元气是吾形”,诗人在此表达出对历史沉思的同时,也意识到个人在宇宙间的渺小,但又坚信自己与天地元气同在,有一种超脱而又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山水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怀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清初文人既怀古思今又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35)

魏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又字墨生、汉士,汉族,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 字:默深
  • 号:良图
  • 籍贯:湖南邵阳隆回
  • 生卒年:1794~1857年

相关古诗词

高邮州署秋日偶题(其一)

天无风雨不成秋,只当清明上巳游。

楚树吴云二千里,满天黄英独登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高邮州署秋日偶题(其二)

传舍官如住寺僧,半年暂主此荒城。

湖边无处看山色,但爱千家带雨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高邮州署秋日偶题(其三)

衙斋少地得天宽,亭畔疏花丑石安。

官既支离民又病,待成新竹斫鱼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奉赠汤益阳师(其一)

正声久不作,怀古竟何人。

鸾凤翱翔下,荃兰咳唾新。

百年开壁叠,万象入陶钧。

突兀浮丘阁,长留太古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