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二首(其二)

潜心虽出重爻后,著眼何妨未画前。

识得两仪根太极,此时方好绝韦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易二首》中的第二首,巧妙地将《周易》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诗歌之中。诗中运用了《周易》中的概念,如“重爻”、“两仪”和“太极”,来探讨宇宙万物的根源与变化。

首句“潜心虽出重爻后”,意指深入思考之后,能够超越常规的思维模式,如同在《周易》中通过多重卦象的组合来理解复杂的事物。这里的“重爻”象征着通过层层深入的思考,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次句“著眼何妨未画前”,则强调了预见性的重要性。即使在事物尚未完全显现之前,也能通过洞察力预见到其发展走向。这与《周易》中预测未来、把握时机的理念相契合。

第三句“识得两仪根太极”,进一步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起源与根本。在《周易》中,“两仪”指的是阴阳两种基本力量,而“太极”则是宇宙的本源,包含了所有可能的形态与变化。这句话表达了对宇宙最深层次的理解,即万物皆源于太极,阴阳对立统一于其中。

最后一句“此时方好绝韦编”,意味着在理解了宇宙的根本规律之后,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的精髓,甚至超越传统书籍的束缚,达到更高的智慧境界。这里“韦编”借用了《周易》被编纂成书的历史背景,象征着对经典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周易》的哲学思想,探讨了深入思考、预见未来、理解宇宙根本以及超越传统知识界限的重要性,展现了作者对《周易》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客来二首(其一)

客来何处觅红云,唯见风前万点春。

心赏未妨随处好,绿杨阴里换纶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客来二首(其二)

怅望君家岭上云,便携佳友去寻春。

论诗剧饮无他意,未管残红落佩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沈公雅卜居图

往者仲长子,高情世无俦。

一朝谢尘躅,卜筑娱清幽。

茅屋八九间,下有良田畴。

后檐果垂实,前庭树相樛。

胜日宾友来,琴觞共舒忧。

言论覈幽妙,理乱穷端由。

至今一卷书,凛然昭千秋。

沈侯经济业,夙尚本林丘。

谈笑出幻境,寤言蹑斯游。

仰睇白石岗,俯濯青瑶流。

旷然宇宙外,邈矣将焉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武林

春风不放桃花笑,阴雨能生客子愁。

只我无心可愁得,西湖风月弄扁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