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道中(其二)

连峦石轮囷,起伏散壁垒。

我疑神人战,旗鼓掷于此。

免胄鬝尔颠,覆釜赭其底。

时清洗兵久,刀剑不须砥。

地力用各殊,藉以镇郊鄙。

团团列星陨,鞭挞孰能徙。

崩崖垂象鼻,宛若钜桥圯。

石尔苟能言,吾将扣微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兴安道中的山石景象,犹如战阵遗迹,诗人想象为古代神人交战后留下的战场痕迹。"连峦石轮囷,起伏散壁垒"形象地刻画了石头排列得如同战阵的壁垒,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和沧桑。"旗鼓掷于此"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战争氛围。

诗人注意到石上的痕迹,推测是古代士兵脱下头盔("免胄鬝尔颠"),甚至可能有煮食的锅具("覆釜赭其底")遗落,反映出战争的艰辛与生活痕迹。"刀剑不须砥"则暗示这些石头见证了岁月的磨砺,无需再打磨。

接下来,诗人认为这些石头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具有镇守边疆的作用,如同星辰坠落,无人能轻易移动。"崩崖垂象鼻"描绘出山崖奇特的形态,像是桥梁断裂,富有象征意味。最后,诗人若有所思地提出,如果石头能言语,他定会探寻其中深藏的寓意("石尔苟能言,吾将扣微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兴安道中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交织,寓含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兴安道中(其三)

灵山自端居,岑山走一臂。

侧岭卧高原,城郭压肩背。

县门带场圃,榛莽杂芜秽。

街衢日色薄,寂寞吏民对。

昔闻聚逋逃,据险亦可畏。

荒墟存黑灰,冶灶今则废。

怀哉古人心,建置岂无谓。

形式: 古风

出门(其一)

三十官京师,迎母东华住。

四十归田园,别母临安去。

十年不离膝,一朝行李具。

陨涕看乌雏,哑哑绕庭树。

形式: 古风

出门(其二)

老怀重骨肉,贫家轻别离。

饥来携子出,低头拙言词。

我肠转车轮,母泪落绠縻。

牵衣不成语,但道勿我思。

垂老别儿孙,感伤唯自知。

我生无弟兄,亲戚况天涯。

馨膳托家人,痛矣《南陔》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出门(其三)

知廉十五龄,始去祖母怀。

平生鞠育心,至此益无涯。

娇憨性不驯,恃爱每多乖。

再拜萌本念,号泣声哀哀。

衣履悉手制,老泪痕难揩。

丁宁慎食眠,力学期克谐。

勿令受笞挞,致我遥心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