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鹦鹉黄鹦鹉并是圣母所驯各赋(其四)

鹦鹉由来只翠衿,中央正色见于今。

将悬半映初生柳,欲绣全宜细缕金。

教言一一闻清禁,衔果时时摘上林。

不是黄筌能画取,谁知殿角有祥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五色鹦鹉的美丽与灵性。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鹦鹉的羽毛颜色、动作姿态以及它与人类互动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鹦鹉的“翠衿”象征着其鲜艳的羽毛,而“正色见于今”则表达了诗人对鹦鹉色彩之美的赞赏。通过“半映初生柳”和“全宜细缕金”的比喻,诗人巧妙地描绘了鹦鹉羽毛在不同光线下的美丽变化,同时也暗示了鹦鹉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教言一一闻清禁”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鹦鹉在皇宫中受到精心照料,能够发出清晰悦耳的声音。而“衔果时时摘上林”则展现了鹦鹉的活泼与自由,它在皇宫的花园中自由地觅食,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最后,“不是黄筌能画取,谁知殿角有祥禽”两句,既是对鹦鹉独特魅力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诗人自身才华的自信。黄筌是中国五代时期的著名画家,擅长花鸟画,此处诗人说如果不是黄筌这样的大师,恐怕难以捕捉到鹦鹉的神韵,更难以描绘出殿角这只祥瑞之鸟的风采。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鹦鹉的深刻理解,也彰显了他对自身艺术创作能力的高度自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五色鹦鹉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美好与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赏成氏牡丹和韵

将军台馆俯林泉,春后名花几日鲜。

一本千金非不贵,数杯深夜转堪怜。

却披半晕当亭下,似出残妆媚客前。

遥忆旧京欢赏处,马蹄尘土踏成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王翁八十令书贞松白石画中

乡里丈人谁最贤,竹斋先生无间然。

八旬尚有婴儿色,三老重登国学筵。

春社插花人醉后,秋蝇作字夜灯前。

庭中桂子森如玉,白石长松好共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姚崇明晚映堂

粉额县题晚映堂,主人留客夜焚香。

提壶不必过邻店,买笋真教拣破塘。

彭泽俸钱多备酒,崇明宦橐止栽桑。

僦居幸得为邻舍,伏腊长招醉酒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寿马先生七十

流朱拂茜杂轻霞,庭畔重县讲日纱。

一竹青青支国杖,数榴洒洒动江花。

社筵推长今三席,州郡分春巳万家。

自笑传经老徐孺,犹将诗说注虫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