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靖节高名垂宇宙,何须五斗折腰为。
柴桑岁暮骥将老,栗里云深鹤已归。
松菊厌沾新雨露,衣巾不改旧容仪。
于今郑谷人归未,学得陶翁自古稀。
这首元代卢琦的《题郑克让渊明卷》是对陶渊明的敬仰与赞美之作。诗人首先高度评价了陶渊明的高尚品格,称其名声超越时空,即使在五斗米官场折腰之事上,他也能坚守自我。接着,通过“柴桑岁暮”和“栗里云深”描绘出陶渊明晚年隐居生活的画面,暗示他的归隐并非消极,而是选择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生活。
“松菊厌沾新雨露”一句,借松菊之洁象征陶渊明的高洁情操,即使在世俗环境中,也不改其本色。“衣巾不改旧容仪”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坚贞不渝。最后,诗人以郑谷为例,询问是否有人能像陶渊明那样完全学到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感叹这样的才德之人实属罕见。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形象的生动刻画和对后人的感慨,表达了对陶渊明人格魅力的深深敬仰,并寓含了对传统士大夫精神的向往。
不详
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悠悠乡思逐云飞,匣剑囊琴赋式微。
客计不如归计好,宦情长与世情违。
石田茅屋生苔藓,凫舄朝衫换彩衣。
留得棠梨花一树,龙寻山下款春晖。
偶行村落采民谣,自愧疏庸负圣朝。
海水连天风浩浩,山房尽日雨潇潇。
王师未息烟尘暗,驿使相思道路遥。
定拟榕阴重话旧,九仙峰顶看秋潮。
去年曾此徵邦课,不惮驰驱上下亭。
今日重来头顿白,故人相见眼俱青。
春郊战马尘初暗,夜月啼鹃梦易醒。
盐事又兴农事废,穷阎愁叹不堪听。
野寺寻真幽更幽,老僧敬客客来游。
疏钟几杵江山暮,落雁一声天地秋。
山鸟有情怜我去,烛花溅泪为谁愁。
而今惆怅江头别,不识重来有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