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三)

平湖阁上,正残虹挂雨,微云擎月。

万顷琉璃秋向冷,忍便翠销红歇。

北海樽罍,西园游宴,兴逸湖山发。

飞尘不到,坐移蓬岛珠阙。

莫厌笑口频开,少年行乐事,转头胡越。

公子多情真爱客,敢惮深杯百罚。

太一舟轻,芙蓉城锁,醉指神仙窟。

乘风归去,尽教吹乱华发。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月]韵

翻译

在平湖阁上,彩虹残留在雨后天空,微云托举着明月。
秋天的湖面如万顷琉璃般寒冷,怎能忍受绿色消退、红色凋零。
北海的酒杯和西园的宴席,湖光山色激发了豪情逸致。
这里没有尘世纷扰,仿佛移动到蓬莱仙岛的宫殿。
不要厌倦欢笑连连,青春年少应尽情享受,时光飞逝如过客。
公子深情款待宾客,怎会害怕频繁举杯畅饮。
乘坐轻舟驶向太一仙境,芙蓉城被封锁,醉意中指点着神灵洞府。
乘风而去,任由清风吹乱白发。

注释

残虹:残存的彩虹。
微云:稀疏的云彩。
琉璃:形容湖面如玻璃般清澈。
翠销红歇:绿色消退,红色凋零,形容秋季景色。
北海樽罍:北海的酒杯,泛指豪饮。
蓬岛:传说中的仙岛。
深杯百罚:频繁举杯,豪饮不止。
芙蓉城:可能指代美丽的城市或仙境。
神仙窟:指神秘而美妙的地方。
华发:白发,指岁月流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席上的豪放与自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宴会气氛的渲染,展现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享乐情怀。

“平湖阁上,正残虹挂雨,微云擎月。” 这几句设定了一种超然于世的境界,天空中的彩虹与浮动的云朵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似乎在诉说一种脱离尘世的美好。

“万顷琉璃秋向冷,忍便翠销红歇。” 这里的“万顷琉璃”形容了广阔无垠的水面,而“秋向冷”则透露出一丝凉意,“翠销红歇”中,“翠”可指绿色,也可以理解为美好的事物在渐渐消失,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北海樽罍,西园游宴,兴逸湖山发。” 这里诗人提到了宴席上的豪迈和对自然山水之美的享受,“兴逸”一词显示了诗人的心境是放纵不羁的。

“飞尘不到,坐移蓬岛珠阙。” “飞尘不到”意味着远离尘世的喧嚣,而“坐移蓬岛珠阙”则是一种超脱凡尘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清净无为的境界。

“莫厌笑口频开,少年行乐事,转头胡越。” 这里的“莫厌”表达了一种不羁的快乐,而“少年行乐事”则是对青春时光中应尽情享受生活的一种呼唤。"转头胡越"中的"胡越"有迷离之意,可能是在说即使回首过去,也是一片模糊。

“公子多情真爱客,敢惮深杯百罚。” “公子”常用来指代才子佳人,而“多情真爱客”则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以及宴席上饮酒豪迈的情景。

“太一舟轻,芙蓉城锁,醉指神仙窟。” 这里的“太一舟轻”可能是在形容船只在水面上的轻盈,而“芙蓉城锁”则是一种奇妙的意象,“醉指神仙窟”则是诗人对自己醉酒状态下的感受,似乎在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乘风归去,尽教吹乱华发。” 这最后两句描绘了一种轻松自如的情景,诗人像是随着风势自由地前进,而“尽教吹乱华发”则是在说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保持一种自然而然的放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宴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享乐人生的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

收录诗词(152)

石孝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 字:次仲
  • 籍贯:江西南昌
  • 生卒年:1166

相关古诗词

画堂春

寒蛩切切响空帷。断肠风叶霜枝。

凤楼何处雁书迟。空数归期。

□□沈腰春瘦,却成宋玉秋悲。又还辜负菊花时。

没个人知。

形式: 词牌: 画堂春

青玉案

征鸿过尽秋容谢。卷离恨、还东下。剪剪霜风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春伴春游夜转夜。别后知他如何也。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其四)

枕上莺声初破睡,峭寒轻透帘帏。

起来惆怅有谁知。雨狂风转急,揉损好花枝。

薄幸别来春又老,等闲误却佳期。

斜阳影里立多时。远山何事□,相对蹙修眉。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三)

买笑当歌何处好,小楼四面江山。

玉梅枝上卸馀寒。雨随春到急,风向晚来颠。

任自腰围都瘦损,肯教欢意阑珊。

引杯相属莫留残。花如人竞好,人与月争圆。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