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伯宗为他的外甥刘宪书寄居河南所作,表达了对刘氏的深深关怀和对其高尚品格的赞赏。首句“怜伊斗室寓河南”描绘了刘宪书在简陋的居所中生活,尽管条件艰苦,但他却能坚守气节,显示出坚韧的精神风貌。次句“便守饥寒亦不惭”进一步强调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坦然自若。
第三句“白发已能全士节”赞扬了刘宪书年纪虽大,但仍然保持着士人的操守,不因世俗的纷扰而改变自己的清高。第四句“红尘不肯浣儒衫”则以“红尘”象征世俗,表示刘宪书不愿被尘世污染,坚持保持读书人的纯洁。
第五、六句“久无飞蝶随幽梦,幸有征鸿寄远缄”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与刘宪书虽相隔遥远,但通过书信往来,如同飞蝶追逐梦境般保持着精神上的联系。最后一句“看尽梅花春未老,片云何日送回骖”以梅花寓意坚韧不屈的品格,春天尚未真正老去,期待着有一天能像片云一样,将刘宪书接回家乡。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表达了对亲人的牵挂,又赞美了刘宪书的高尚情操,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