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郭嵩焘联

为文伯、为诗豪、为经史笥、为学校宗,讲席抗河汾,门墙有幸亲师范;

是乡贤、是国老、是封疆臣、是天子使,精神托箕尾,华夷同悼失耆英。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挽联以高度概括之笔,颂扬了郭嵩焘在文、诗、经史、教育及外交领域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上联“为文伯、为诗豪、为经史笥、为学校宗”四句,分别从文学、诗歌、学术与教育四个维度,赞美郭嵩焘在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地位。其中,“文伯”指文坛领袖,“诗豪”形容其诗歌成就卓著,“经史笥”则表明他在经史学识上的深厚积累,“学校宗”则肯定了他在教育事业中的崇高地位。

下联“讲席抗河汾,门墙有幸亲师范”进一步描述了郭嵩焘在学术传播与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角色。“讲席抗河汾”,意指郭嵩焘在学术讲授中与古代大师并驾齐驱,展现了他作为学者的权威与影响力。“门墙有幸亲师范”,则表达了对郭嵩焘亲自指导学生、传授知识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接着,“是乡贤、是国老、是封疆臣、是天子使”四句,从地方、国家、边疆管理与外交使者四个层面,全面展现了郭嵩焘在不同领域的重要身份与贡献。其中,“乡贤”表示他是地方的杰出代表,“国老”则体现了他在国家高层的地位,“封疆臣”强调了他在边疆治理中的作用,“天子使”则表明了他在对外交往中的重要角色。

最后,“精神托箕尾,华夷同悼失耆英”两句,以星象比喻,表达了郭嵩焘的精神遗产如同箕尾星一样,不仅在中国(华)受到敬仰,在外族(夷)中也深感哀悼,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整体而言,此挽联通过丰富的意象与高度的概括,深情地赞颂了郭嵩焘在多个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及其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2)

陈寿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张百熙60寿联

吏部文章,光芒万丈;曲江风度,金鉴千秋。

形式: 对联

赠梁章钜联

但教地踵兰成宅;何事名争谢傅墩。

形式: 对联

赠友联

岭外梅花仙作侣;坐中修竹淡如人。

形式: 对联

小嫏嬛馆大门联

里门名士传;冠冕侍臣家。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