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侍经筵写怀

老爱云庄毕素缘,觉来天上梦常悬。

垂衣圣主颜如舜,应箓山人骨巳仙。

日绕法筵宫扇引,风回辇路御垆烟。

梦随赐食文华后,细检周书无逸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梦中侍奉经筵的场景,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生活的向往与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出一种超脱现实、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首联“老爱云庄毕素缘,觉来天上梦常悬”,开篇即以“云庄”象征理想的归隐之地,表达诗人对自然与精神自由的向往。梦境与现实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

颔联“垂衣圣主颜如舜,应箓山人骨巳仙”,通过“圣主”与“山人”的对比,一方面赞美了圣明君主的德行,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质的推崇。将“颜如舜”与“骨巳仙”并置,既是对圣主外在形象的赞誉,也是对山人内在精神的肯定。

颈联“日绕法筵宫扇引,风回辇路御垆烟”,描绘了梦中侍奉经筵的场景,日光围绕着法筵,宫扇引领,风回辇路,御炉烟袅袅升起。这一联不仅渲染了庄严而神圣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对知识与道德追求的虔诚态度。

尾联“梦随赐食文华后,细检周书无逸篇”,以“赐食文华”比喻得到恩赐与荣耀,但诗人却在梦中细细检阅《周书》中的《无逸篇》,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治国理政之道的深思与追求。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展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即不仅要享受荣华富贵,更要致力于国家的治理与人民的福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高尚品德以及古代智慧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精神寄托。

收录诗词(417)

林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杨宗伯月湖致仕

长鸿天外信谁留,珍重山人故倦游。

作雨已收云满洞,感秋应放雪盈头。

四儒正学加尊信,二傅高情遂老休。

得谢尚书还给俸,转于何处觅巢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素台所见

茑织蛇蟠径路迷,古松深处结幽栖。

鹤从缥缈归来疾,天入苍茫看转低。

怯老不随山屐尽,懒眠真约野云齐。

迩时西涧花还发,风景依然似浣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寿太保九峰翁用寿幸庵韵(其一)

访落新朝诏命同,两心江汉共朝东。

故人别社先春燕,旧客长天感暮鸿。

绿野开园重有约,白衣给俸独何功。

典刑一老青峰下,萝屋萧然领世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寿太保九峰翁用寿幸庵韵(其二)

忆昨论心古意存,老酬完德荷殊恩。

纪纲六职行机总,咀嚼群经入本源。

辅德盛传新政异,拜官应带旧衔尊。

阳春一曲相望地,风景依稀似午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