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床头史记千番纸,世上兴亡一窖尘。
惟有炳然周孔道,至今馀泽浸生民。
这首诗名为《杂诗》,作者是宋代的陈瓘。诗中以“床头史记千番纸”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历史典籍堆积如山的场景,暗示了知识的积累与沉淀。接下来,“世上兴亡一窖尘”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沧桑变迁的感慨,将历史的辉煌与短暂比作尘土,寓意世事无常。
然而,诗的核心在于“惟有炳然周孔道,至今馀泽浸生民”,这里赞美的是儒家的圣贤之道——周公与孔子的思想,它们犹如明灯,历经岁月仍然照亮人间,泽被百姓。诗人认为这些道德教诲对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民众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历史的沉思,对儒家文化的推崇,以及对道德传承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陈瓘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其深厚的学识和人文关怀。
不详
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行彻天涯万里山,月明方照海珠还。
瘴乡来往浑閒事,聊为清湘一破颜。
曾近沧溟看飓风,波涛有尽海无穷。
四年陈迹今何在,坐对湘云豁晚空。
瘴海只将梅作雪,湘山今见麦为春。
晴空有月当如旧,岭北山南总照人。
三年已绝生还望,一日天恩到海涯。
路过清湘犹间阔,当时何不住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