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近郭新开百尺楼,诸峰如画坐来收”,开篇即以“百尺楼”为立足点,俯瞰四周如画卷般的山峰,展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豪迈与开阔视野的满足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超脱。
颔联“数声疏磬鹤清唳,一曲溪光人白头”,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静谧与和谐。远处传来几声稀疏的钟声,伴随着鹤的清唳,溪水的光芒映照在白发老人的头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鹤的清唳与溪光的映照,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内心纯净与超然境界的追求。
颈联“道有废兴唯自啸,心无驰骛不烦休”,转而探讨了人生的哲理。诗人认为,世事的兴衰起伏,个人应保持自我,通过啸歌来表达内心的自由与洒脱。同时,强调了心灵的平静与无欲无求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摆脱世俗的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练江千里非难到,拟酌黄花及好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千里练江,看似遥远,但在心中却并非难以到达。诗人计划在秋天,与黄花(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时光)一同享受这美好的季节,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邃的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谐与超然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