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其十)

东南财赋区,寸土皆膏腴。

手胼足胝不敢止,全家衣食都在此。

朱符下,农夫怕。天子薄敛,官吏长价。

吏如蝻,官如蝗。绅士如鼠雀,一一充其肠。

八口固不饱,几粒归太仓。

江海通灌输,雨赐亦时若。

尊者年丰卑者恶,有田不及无田乐。

豳风诗,不复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短歌行(其十)》由清代诗人黄人所作,通过对东南地区农民生活的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与官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不公。

诗中开篇“东南财赋区,寸土皆膏腴”描绘了东南地区的富饶景象,然而接着“手胼足胝不敢止,全家衣食都在此”一句,转折点明了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辛勤劳作的艰辛。接下来,“朱符下,农夫怕”表现了官府苛政对农民的压迫,而“天子薄敛,官吏长价”则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贪婪与剥削。通过“吏如蝻,官如蝗”形象地比喻了官吏如同害虫,不断蚕食农民的生计,而“绅士如鼠雀,一一充其肠”则讽刺了权贵阶层的贪婪。

“八口固不饱,几粒归太仓”反映了农民家庭的贫困与饥饿,而“江海通灌输,雨赐亦时若”则暗示了自然条件的不可控性,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苦难。最后,“尊者年丰卑者恶,有田不及无田乐”对比了贵族与农民在丰收年景中的不同命运,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豳风诗,不复作”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诗歌中描述农民生活美好景象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残酷现实的无奈与批判。

整首诗以强烈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和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收录诗词(426)

黄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短歌行(其十二)

吾不知心外何苦多此身,生老病死殊逼人。

人不识身内何物为之心,情寇意伐不可禁。

无身无所受,无心无所觉。

形形色色愁不愁,杳杳冥冥乐复乐。

此身接古今,此心补天地。

成之固大难,去之亦不易。

万物各具气,三教都有理。

理与气相磨,身心随之敝。

碎镜难求形,薪尽岂生火。

阎浮之外皆有人,盘古以前本无我。

形式: 古风

和老杜短歌行韵

一十二万年来人间无此哀。

为问日星河岳何苦多事生英才。

健笔惊天明月倒,宝刀击石青山开,寄人庑下还徘徊。

世事悠悠东去水,放眼长江欲飞履。

仲宣司宜皆尘埃,吾独何为作游子,万里壮心今已矣。

形式: 古风

和定盦西郊落花歌

落花曾和随园老,学语雏莺人道好。

五年以前落花诗,梦中得句醒足之。

苏台又制三千字,有人对此长相思。

相思变烦恼,花落成谶辞。

此中要自有定数,我似春风过不知。

读到定盦西郊落花诗一篇,千红万紫随手成云烟。

对之气为索,有如绿窗贫女逢着散花仙。

百年以内几生才,琼花飞去八仙裁。

先生之花道光丁亥三月二十六日落,我从光绪乙未闰月二十六日开。

寻常花开花落只隔三百六十日,惟有年华一过不再来。

郭璞之花曾上江淹笔,羽陵琴河亦可通呼吸。

拈花一笑大地春,三十六天皆叹息。

城外荷花大如盘,连朝风雨花心酸。

愿携先生诗,去倚红阑干。

一读倾一碧筒酒,管教荷花世界鸳鸯眷属都团圞。

不见先生我不恨,只恨花未落时无人看,落花诗句掩抑摧肺肝。

形式: 古风

诡词

土阶茅茨,许由逃之。璇室瑶台,征诛兵来。

孔子绝粮,子贡赁殖。武叔誉青,嫌蓝无色。

朝歌散财壶浆迎,齐桓鱼盐称。

盟主十万贯,神通五百万。

列卿无财,不可以为悦,断章取义殊动听。

鸾凤憔悴,青蚨为瑞。伦常败坏,家兄自贵。

郊社何灵,有神罚锾不问贫无罪。

请君一登铜山颠,鸡犬生天。嫫厉争妍,盗蹠长年。

盲聋变娄旷,蹻蹠呼圣贤。

楦麟土狗才如仙,君不见中规中矩方圆象,偌大乾坤尺一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