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费冠卿

但恐红尘虚白首,宁论蹇逸分先后。

莫占莺花笑寂寥,长安春色年年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有]韵

翻译

只怕在红尘中虚度了岁月,岂能区分困厄与顺利的先后。
不要占据着莺花的欢笑来排遣寂寞,长安的春天每年都会如期而至。

注释

红尘:指世俗社会,繁华之地。
虚白首:虚度光阴直到老去。
蹇逸:困厄与顺利,这里比喻人生的起伏。
莺花:莺鸟和花朵,常用来象征美好的春光。
寂寥:孤独,寂寞。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泛指京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熊孺登的《戏赠费冠卿》,其中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但恐红尘虚白首,宁论蹇逸分先后”,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担忧。红尘指的是世间纷争和俗世生活,而白首则是形容年老。诗人担心自己在红尘中虚度年华,到头来只剩一头白发。宁论蹇逸,即愿意讨论那些脚步迟缓、行动不便的人如何超越时间的限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接下来的“莫占莺花笑寂寥”则是对友人费冠卿的劝告。 莺花即指美丽的女子,这里象征着世间的诱惑和快乐。诗人建议友人不要沉迷于这些表面的享受,因为它们终究会带来空虚和寂寥。

最后,“长安春色年年有”则是对永恒与短暂之间矛盾的一种抒情。长安,唐朝都城,即今陕西西安,是当时文化政治中心的象征。诗人通过“长安春色年年有”的表述,反映出自然界的循环不息与人类生命的有限形成鲜明对比。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于友情和生活态度的珍视。通过这四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熊孺登作为一位唐代文人的审美情操和深邃思想。

收录诗词(30)

熊孺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 籍贯: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
  • 生卒年:806—820

相关古诗词

曲池陪宴即事上窦中丞

水自山阿绕坐来,珊瑚台上木绵开。

欲知举目无情罚,一片花流酒一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

更添十岁应为相,岁酒从今把未休。

闻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凤池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奉和兴元郑相公早春送杨侍郎

征鞍欲上醉还留,南浦春生百草头。

丞相新裁别离曲,声声飞出旧梁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经古墓

碑折松枯山火烧,夜台从闭不曾朝。

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