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妃墓

厓山一块肉无存,荒陇萧萧古墓昏。

水国有魂追帝子,交衢无计脱王孙。

秋风乱冢红夷塞,落日寒潮赤嵌门。

留得东南残碣在,故宫花草向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五妃墓》由清代诗人谢金銮所作,通过对五妃墓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厓山一块肉无存,荒陇萧萧古墓昏”,以“厓山”象征南宋末年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一块肉无存”形象地描绘了国家覆灭的惨状,而“荒陇萧萧古墓昏”则通过墓地的荒凉景象,渲染出一种历史的沉寂与哀伤。

颔联“水国有魂追帝子,交衢无计脱王孙”,运用拟人手法,将水波比喻为有灵性的存在,它们似乎在追随帝子的灵魂;同时,也暗指南宋皇族后裔的悲惨命运,他们无法逃脱历史的宿命,暗示了南宋王朝的最终覆灭。

颈联“秋风乱冢红夷塞,落日寒潮赤嵌门”,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秋风吹过乱葬岗,红色的夷兵(可能指荷兰侵略者)的痕迹依旧可见;落日余晖下的寒潮,映照着赤嵌门(今台湾台南安平古堡),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时间的流逝。

尾联“留得东南残碣在,故宫花草向谁论”,以“东南残碣”象征着历史的遗迹,故宫的花草则代表了曾经繁华的景象。这一句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些历史的见证,又有谁能来谈论它们的过去呢?”这不仅是对五妃墓的感慨,也是对整个历史长河中无数被遗忘的故事的叹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逝去时代的哀悼,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命运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9)

谢金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中夏晷长于中土者数刻岁壬申六月望后一日课士因拈唐文宗我爱夏日长之句为题实写现景非赋古也书此以示诸生

天形如覆釜,两轴定四方。

北仰南倾泻,远睇殊混茫。

入地三十六,未尽浑天量。

闻到小昆崙,北斗失其疆。

大星古无纪,南极现莹芒。

所以谈海外,明晦颇异常。

初三不云朏,昨夜已生光。

因之测日景,加刻夏尤长。

天低与水接,黄垆半相望。

羲和方转驭,金乌早拂桑。

火轮就浣濯,摩荡添焜煌。

一跃高十丈,中土尚黎苍。

虎头迄鸡尾,乃入虞渊藏。

羊脾熟未久,恍惚势欲翔。

炎帝勤属辖,丙丁恋故乡。

我来当五月,日爱薰风凉。

官閒无浊热,署厂纳虚旸。

笔砚新位置,书卷启尘囊。

几净挨木凳,窗白倚竹床。

榕午垂正阴,檨舂侧西墙。

触处供清吟,茶馀巡空廊。

导意使和缓,练神俾固强。

眷彼草芊芊,带翠上我堂。

谁家养白鸠,滑滑叫昏黄。

绰有故园趣,以此足相羊。

好景公同人,意切词乃昌。

莫作寻常题,学舌赋晚唐。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下弦月观鹿耳门渔火

夜深群动息,气凉暑渐无。

坐觉幽意适,徙倚阁东隅。

正值新晴后,烟树稍模糊。

沉沉半钩月,利露幽光孤。

遥望鹿耳门,隐隐平沙铺。

少焉月渐升,纷射鼋鼍居。

错落渔火集,闪烁出菰芦。

将与疏星杂,上下明空虚。

风静波不兴,海面一镜如。

皑皑东方白,拍拍惊啼乌。

骤寒逼衣裳,吾将归吾庐。

形式: 古风

有客问台湾土风者以此答之

瀛壖久已沾声教,耕凿共安饮食天。

渔火红摇官渡月,樵担绿破雉墙烟。

谁沉铁网将奇采,空把灵犀向海燃。

夜夜花村鸡犬散,太平时世任高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竹溪寺观壁上溪西鸡齐啼限韵诸作戏效之复纳十二支其中知小技无当大雅姑存之

闻道竹溪胜虎溪,龙潭蛇穴夹东西。

骑羊客解谈刍狗,脱兔僧能养木鸡。

牛奶果垂松径满,鼠姑花发药阑齐。

拚将系马烧猪肉,无奈归猪绕树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