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桥和东坡韵

笋舆写青崖,驶若风?溜。掀髯三峡岭,笑俯万蚁斗。

双龙忽何之,萧萧帝左右。

我来得清寒,冰雪才满窦。

重岩阒太阴,倒挂愁猿狖。

下有碧琉璃,冷抱饥虬瘦。

琅琅入僧筒,缥缈云烟奏。

浏然洗尘心,永谢黄门窦。

重游二十年,俯仰一昏昼。

摩挲病齿牙,自爱元水漱。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峡桥上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其内心的感受。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

首先,诗人以“笋舆写青崖,驶若风?溜”开篇,将三峡的山峦比作竹轿上的青色岩石,快速移动,仿佛风中的流水,生动地描绘了三峡的动态美。接着,“掀髯三峡岭,笑俯万蚁斗”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岭以生命力,仿佛它在笑看下方的万蚁争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双龙忽何之,萧萧帝左右”则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的神秘氛围,双龙突然消失,似乎在皇帝的左右嬉戏,增添了神话色彩。而“我来得清寒,冰雪才满窦”则表达了作者在寒冷环境中独自游览的感受,凸显了三峡的独特气候。

“重岩阒太阴,倒挂愁猿狖”描绘了深山中寂静的夜晚,倒挂着的猿猴似乎在为夜的来临感到忧愁,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下来,“下有碧琉璃,冷抱饥虬瘦”则将下方的水面比作碧绿的琉璃,冷气环绕着饥饿的虬龙,形象地表现了水的清澈与生命的艰难。

“琅琅入僧筒,缥缈云烟奏”一句,通过声音的描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僧人的诵经声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最后,“浏然洗尘心,永谢黄门窦”表达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得到心灵的洗涤,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重游二十年,俯仰一昏昼。摩挲病齿牙,自爱元水漱”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二十年前的重游,如今再临,时光荏苒,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依旧如初,通过抚摸病齿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和自我净化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三峡桥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9)

龙仁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博究经史,以道自任。宋亡,负海内重名,举为江浙行者儒学副提举,未赴。曾主持江浙行省贡举。后任陕西儒学提举。晚年寓居黄州。文集不传,诗文与同郡刘岳申、刘诜齐名,而文“尤奇逸流丽”。所作散见于元代文献中

相关古诗词

咏杨花效六朝体

溪居惊物序,轻花夏委绵。

零乱朱榴苑,飘飖翠稻田。

逐吹近团扇,迎薰缀鸣弦。

愁飞灞岸景,恨散章台年。

晚姿非早玩,自向幽人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晏子庙

荒城隐残堞,老树回清湾。

东有齐相丘,累累处高寒。

谁知千载人,此地遗巾冠。

图齐岂不雄,诈力唯偏安。

四海兵纵横,奈尔狐裘閒。

不有莘野资,王业诚间关。

当年矮矮躯,气凌星斗间。

存齐赖世卿,枉道羞申韩。

忧民力忠恳,激世扬清湍。

才术终有馀,雅俭谁能班。

所恨尼溪封,昧圣亏璧完。

犹能百世下,庙食罗豚肩。

英魂渺何许,惨澹风烟残。

繁华一清梦,变灭馀江山。

寥寥今几世,往辙何当还。

怀贤感益深,高歌历胶滩。

形式: 古风

过保德军有作

我行河之浒,我陟山之巅。

跋涉岂殊途,无劳怨独贤。

懔懔踏崩崖,惴惴临深渊。

安危系马足,戈矛兴目前。

投装日之夕,散怀咏凉天。

居人俯黄流,高城生暮烟。

此邦实巨镇,势与西羌连。

绕亭读残碑,繁华忆当年。

楼倾有遗址,兔爰经坏阡。

访古念今昔,永歌黍离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麻仲德提点三茅观

麻姑连峰秀,仙人昔游盘。

之子禀清淑,皎然冰雪颜。

羁丱慕冲素,从师造天关。

朝采碧珠华,夕骖白云鸾。

嘉命被恩宠,飘飘暂南还。

七宝得真镜,三茅领仙班。

送别相兴期,行当一登攀。

愿乘泠风御,翱翔五云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