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大人送行韵上呈(其一)

可人秋月满楼光,明发谁教促去装。

清梦尚随灵寿杖,兼金难觅返魂香。

前周后鲁知何日,北斗南箕各一方。

惟有训辞长在目,要看千里作寻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学者罗钦顺所作,名为《奉和大人送行韵上呈(其一)》。诗人以秋月满楼的景象开篇,借以表达离别时的凄清与哀愁。"可人秋月满楼光"一句,描绘了秋夜月色如洗,照亮整个楼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伤感的氛围。

接着,“明发谁教促去装”一句,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与无奈。这里的“明发”指的是天将亮时分,暗示着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而“促去装”则表明了准备离开的急迫与匆忙。

“清梦尚随灵寿杖,兼金难觅返魂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诗人想象自己在梦中仍能与亲人相伴,但现实中却难以寻得能够挽回逝去时光的返魂香,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忧虑。

“前周后鲁知何日,北斗南箕各一方”两句,运用了古代星象的比喻,将离别比作星辰之间的距离,强调了分别后的遥远与不可预知。这里“前周后鲁”可能是指时间上的先后,“北斗南箕”则是指方向上的相对,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后彼此间的距离与隔阂。

最后,“惟有训辞长在目,要看千里作寻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长辈教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即使相隔千里,只要心中有爱与信念,就能将远距离视为寻常之事。这不仅是对离别的一种超脱,也是对人生旅途中的坚持与希望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510)

罗钦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大人送行韵上呈(其二)

奉来庭训日周旋,宦业无成浪有年。

爱日自缘心事切,辞官非为里居便。

陶钧妙手宁须我,蝼蚁微忱莫动天。

离思更将秋色远,晚江孤雁落霞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又用韵奉广大人之意(其一)

惯依黄发款年光,肯为浮名浪趋装。

竹色不随寒暑变,花枝长伴笑谈香。

家传宦谱非今日,道济时艰有大方。

乌鸟私情怜未遂,诸孙歌舞亦能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又用韵奉广大人之意(其二)

两京仍护彩舟还,色养关心幸有年。

三径旧开风月满,深衣新制起居便。

讴吟体传唐家律,寤寐心悬杞国天。

远别极知诸福在,梦魂偏泥寝门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瀛洲雅会次刘野亭先生韵(其一)

垣竹埤梧映碧溪,八龙名氏铄新题。

乾坤此会今能再,江汉清流自不西。

前席已归黄阁老,雅歌仍和北山藜。

黄花待我浑无恙,敢向霜枝着眼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