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辞寄武威石秘校

春风何萧萧,和雨复兼雪。

坼花功未深,偃草势曾烈。

毗城痴爱老,怯寒对清拙。

襄岩影响士,难御同孤劣。

鳌峰人不来,柴门亦休闭。

松头栗鼠下,时把藤床齧。

庭际霜禽归,屡啄苔钱缺。

一旦春风息,暖日生林樾。

幽径磐石上,拄筇行且歇。

无弦兮莫弹,有语兮存舌。

冷落流水声,古之若为说。

凋残早梅树,今之若为别。

俯仰身力轻,翻忆春风切。

为吾吹却尘,欲革分岐辙。

为吾吹却云,欲问辽空月。

不知天地间,堪为谁交结。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风为何如此萧瑟,夹杂着雨雪一同降临。
花朵尚未完全绽放,草木的势头曾十分猛烈。
毗城的老者痴心于春色,却畏惧寒冷的清寒。
襄岩的文人士子,难以抵挡这孤独恶劣的天气。
鳌峰无人来访,柴门也无需紧闭。
松树头上栗鼠下来,偶尔咬噬藤椅。
庭院中归来的霜鸟,啄食苔藓,啄痕处处。
春风一旦停歇,温暖阳光照进林间。
在幽静的小路上,我倚杖而行,暂作休息。
没有琴弦,无需弹奏,话语虽在,却无声传递。
冷落的流水声,古人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早梅凋零,今日又该如何告别。
身心轻盈,不禁怀念起春风。
春风啊,你为我吹走尘埃,想要改变分歧的道路。
春风啊,你为我吹散云雾,想向辽阔的天空询问。
在这天地之间,何处能寻得知己相交。

注释

萧萧:形容风声凄凉。
坼花:花开裂开。
毗城:地名,可能指某个城市。
怯寒:害怕寒冷。
磐石:大而平的石头。
无弦:没有琴弦的琴。
凋残:凋谢残败。
翻忆:反复回忆。
尘:灰尘。
辽空:辽阔的天空。

鉴赏

这首宋诗《春风辞寄武威石秘校》是宋代僧人释重显的作品,以春风为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春风带来的萧瑟景象,既有和风细雨,又有飘雪,展现了春寒料峭的特点。诗人通过“坼花”、“偃草”等意象,寓言性地描述了春天的力量与变迁。

“毗城痴爱老,怯寒对清拙”表达了诗人对年老体弱的石秘校的关怀,以及自己在寒冷中的清贫生活。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将自己比作“襄岩影响士”,暗示自己虽孤独但坚韧,而石秘校则难以抵挡严寒。

“一旦春风息,暖日生林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诗人期待与友人共赏暖日春光。然而,“无弦兮莫弹,有语兮存舌”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只能借流水和早梅表达情感。最后,诗人感叹春风能吹散尘埃,改变困境,也希望能借此传达对石秘校的关心和问候。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春风这一自然元素,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哲思,展现了宋代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收录诗词(408)

释重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送僧

边雁影邪,寒蝉声速。乘时毳流,远别岩谷。

林惊一叶兮微风触袖,水肃百川兮片月在目。

因忆象骨老师曾送人,行行不谓抽金镞。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送久禅德归兰亭

右军墨池月,照我复照谁。

千里忽相到,中峰多病师。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送小师元贲

愧尔求师,为吾弟子。学虽无闻,道亦可拟。

平飞辩月,照复流水。

斯意斯言兮如不忘,行行??兮步兰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小师元哲

老卢之子,四三二一。将欲振飞,卷比丛室。

松凌霜兮运青,水带岩兮流急。

南北东西,云开见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