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依枯槁容,何处见年终?
风雪军城外,蒹葭古寺中。
孤村谁认磬,极浦夜鸣鸿。
坐忆匡庐隐,泉声滴半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山中古寺的幽静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时间流转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岁末之际独居江边古寺的孤寂与沉思。
“山依枯槁容”一句,以“枯槁”形容树木的枯萎,通过山势的依托,展现出一种荒凉而又静谧的氛围。诗人在这里捕捉到了岁末的寂寞气息。
“何处见年终?”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于时间无情消逝、年关将至的心境。
接下来的“风雪军城外”、“蒹葭古寺中”两句,通过对风雪与古寺环境的刻画,增强了冬日的荒凉感。这里的“军城”暗示了一种边塞之地的寂寞,而“蒹葭古寺”则是诗人隐居之所。
“孤村谁认磬”,“极浦夜鸣鸿”两句,诗人通过对孤村与极浦夜半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深冬孤独的氛围。其中,“磬”是一种古代乐器,常用来比喻寂寞的声音;“极浦夜鸣鸿”则是对自然界中鸟鸣声响起的情景描写。
最后,“坐忆匡庐隐”,“泉声滴半空”两句,诗人在静坐之时回想着自己的生活状态——隐居于山林之中,而“泉声滴半空”的描写,则是对自然界中声音的细腻捕捉,彰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冬景象的精致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末寂寞、时间流逝以及个人隐居生活状态的感慨。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日日扫复洒,不容纤物侵。
敢望来客口,道似主人心。
蚁过光中少,苔依润处深。
门前亦如此,一径入疏林。
暑气时将薄,虫声夜转稠。
江湖经一雨,日月换新秋。
有景堪援笔,何人未上楼。
欲承凉冷兴,西向碧嵩游。
雨多残暑歇,蝉急暮风清。
谁有闲心去,江边看水行。
河遥红蓼簇,野阔白烟平。
试折秋莲叶,题诗寄竺卿。
何处经年閟好音,暖风催出啭乔林。
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
藏雨并栖红杏密,避人双入绿杨深。
晓来枝上千般语,应共桃花说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