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其五十八)

有客反唇过古庙,驱寒四目送新傩。

冠分莲叶红千浪,镜合菱花绿半窠。

褪粉翩翩惊蛱蝶,扬灰阵阵趁香骡。

桥头好记归时路,汤煮松风有孟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清初文学家王夫之的作品,题为《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其五十八)》。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庙宇场景,展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有客反唇过古庙",开篇描绘了一个游客在古老的庙宇前与人争论,可能是在讨论庙中的习俗或信仰。"驱寒四目送新傩",通过“驱寒”和“新傩”,暗示了庙会活动驱散寒冷,人们聚在一起庆祝新年习俗。

"冠分莲叶红千浪,镜合菱花绿半窠",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人们的帽子比作红莲叶随风翻滚,镜子则像菱花绿意盎然,形象地描绘了庙会中热闹的色彩和装饰。

"褪粉翩翩惊蛱蝶,扬灰阵阵趁香骡",进一步描绘了庙会的热闹景象,蝴蝶被鲜艳的色彩吸引,香骡(可能是装饰有香料的马车)经过时扬起尘土,营造出欢快的气氛。

"桥头好记归时路,汤煮松风有孟婆",结尾处诗人以桥头作为记忆点,暗示庙会结束后人们寻找回家之路,而“汤煮松风有孟婆”则借用了传说中的孟婆汤,寓意人生如梦,庙会的欢愉转瞬即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庙会的热闹与民俗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寓含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之感。

收录诗词(1514)

王夫之(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字:而农
  • 号:姜斋
  •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 生卒年: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其五十九)

哀梨甜在故无柤,风雨陵飞朽骨娲。

但惜粉香须枕臂,为贪?味得胶牙。

三千僧退孤留佛,八九乌生总类鸦。

厨下新羹容易煮,魂消洗手但蒸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其六十)

寻针死计东洋海,失火生缘露地车。

九曲径幽知路蚁,连城珠贱报恩蛇。

魂随月下琴心立,眼透云中扇影遮。

烈焰原头烧不尽,藏春依约绿些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其六十一)

不怕古今担不起,黑风刀雨几人当。

揕胸刮洗能医病,借面悲啼枉吊丧。

小可垂帘私望月,大都瓦解在休粮。

还他炭妇矶头雪,何用浓煎皂荚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其六十二)

九首天吴扶不起,生怜尺木怕龙倾。

葛花疗醉穷千日,樱饱吟蚊闹五更。

岸帻有头讥子羽,迷楼无酒酹张衡。

鰆鸮翡翠同条活,莫溷兰苕共咒鹰。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