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十八滩之一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以及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首联“风恬才喜一滩过,更问前滩路若何”,开篇即以“风恬”二字营造了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度过险滩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引出了对前方未知路径的好奇与探索欲。
颔联“怒似长鲸频击浪,排如群雁自盘涡”,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水流比作怒吼的长鲸,频繁击打水面,又比作成群的大雁在漩涡中盘旋,形象地描绘了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力量的壮美与威严。
颈联“寒汀红树经冬密,烟郭闲云向晚多”,转而描写两岸景色,寒汀之上,红树密布,历经寒冬仍生机勃勃;烟雾缭绕的城郭边,傍晚时分云彩更加丰富,画面由动转静,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山水画卷。
尾联“旋见安澜初出险,倚蓬聊听榜人歌”,在经历了险滩之后,诗人终于见到水面平静,心情随之放松,倚靠船篷,倾听船夫悠扬的歌声,既是对旅途艰辛的释怀,也是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险滩的紧张与期待,也有对宁静美景的欣赏与感慨,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