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夜观灯南寺子虚有诗次其韵兼呈骏发次颜

娟娟佳月挂南楼,萧寺真成秉烛游。

火树忽惊新节物,春衫不趁旧风流。

公方高卧追三已,我亦狂歌发四愁。

为报襟期得名胜,何妨著处一开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正月十四夜晚在南寺观灯的情景,诗人沈与求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灯火以及自己与友人的情感交流。

首句“娟娟佳月挂南楼”,以“娟娟”形容月亮之美好,挂于南楼之上,营造出静谧而雅致的氛围。接着“萧寺真成秉烛游”,将寺庙比作萧瑟之地,却在夜晚点亮灯火,成为游赏的好去处,体现了诗人对这一场景的喜爱与欣赏。

“火树忽惊新节物,春衫不趁旧风流。”火树银花,映照出新年的节日景象,而诗人的春衫似乎不再适应这热闹的氛围,暗示着时光流转,旧日的欢愉难以重现。这里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公方高卧追三已,我亦狂歌发四愁。”“公”指他人,“我”自指,通过对比,展现不同人物的不同心境。“高卧”与“狂歌”形成鲜明对比,前者隐喻深思熟虑,后者则表达情感的激荡。诗人借用“三已”和“四愁”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最后两句“为报襟期得名胜,何妨著处一开眸。”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美景,无论是名胜还是寻常之处,只要能激发情感,都值得驻足欣赏。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生活美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16)

沈与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用子虚韵和呈骏发次颜(其一)

灯市烧春接郡楼,岁丰人乐事遨游。

繁弦急管方连夕,痛饮高谈自一流。

短帽纵堪陪胜赏,长檠那解照牢愁。

归来卧对西窗月,独想清光烛电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再用子虚韵和呈骏发次颜(其二)

十里笙箫沸市楼,已占风物两优游。

人从月窟开青嶂,灯挟星河映碧流。

曲席深杯成径醉,长廊古寺溢清愁。

暗中我亦知公在,彊对兰膏为举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子虚复有诗再次其韵

谁能延月倚危楼,细履相将偶当游。

倦听山歌怀旧俗,闲看水戏溅寒流。

灯光竞作千门晓,酒力微宽一掬愁。

明日八分疲阿买,诗馋元只在清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夕雨作用子虚韵奉怀次颜知鱼轩小集

夹道缯山耸蜃楼,小轩终忆数条游。

月将人意十分满,雨入溪光一派流。

静听屐声喧夜市,旋挑灯灺酝春愁。

闭关不问阴晴事,时怪玄花掠病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