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方笠枯藤衲子装,间随巢燕寄僧房。
花埋红雨当三月,城带青山入夕阳。
古寺庭虚封薜荔,荒陵碑废上牛羊。
桐阴话罢茶烟冷,又听钟声出上方。
这首清代诗人黄华的《宿馥公僧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僧院景象。首句“方笠枯藤衲子装”,通过“方笠”和“枯藤”形象地刻画了僧人的朴素装扮,暗示其僧侣身份。接着,“间随巢燕寄僧房”进一步描绘僧房环境,燕子筑巢寄居,增添了僧院生活的自然气息。
“花埋红雨当三月”以“红雨”形容花瓣飘落,仿佛三月春雨般绚丽,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春景,但又因“花埋”一词透露出凋零之感。城市“城带青山入夕阳”则描绘了山色与夕阳映衬下的城市轮廓,富有诗意。
“古寺庭虚封薜荔”写出了寺庙庭院的古老与荒凉,薜荔蔓生,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而“荒陵碑废上牛羊”则暗示了周边陵墓的荒芜,与寺庙的静谧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最后两句“桐阴话罢茶烟冷,又听钟声出上方”,在梧桐树荫下话别后,茶香已冷,只有远处传来的钟声回荡在空中,更显僧院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生活的日常,流露出淡淡的孤寂与禅意。
不详
生平负奇气,结交遍邯郸。
邯郸多年少,相邀重一言。
探丸入公府,拔剑洒重冤。
一怒震都市,片语折郦樊。
昨日羽书至,烽火照边垣。
慷慨愿从军,挟矢到辕门。
奋身作前驱,所至皆摧残。
敌人望旗帜,各各心胆寒。
大小三百战,肌肉无寸瘢。
旧疆皆已复,露布入长安。
天子赐颜色,列土为屏藩。
再拜不肯受,大笑归丘园。
岷山东来尽,中流一屿孤。
潮声连旦暮,山势带荆吴。
未雨云充栋,将风树落乌。
夜深江月上,疑是坐冰壶。
秋色满城楼,秋风古渡头。
此时一挥手,孤月在扁舟。
草折黄花老,天空白露稠。
十年还故国,欢喜入新州。
金汁江头雨未收,行人欲别意还留。
离觞共劝他乡酒,落叶初飞满路秋。
一顾空群传冀北,万山何处忆蛮州。
知心自是难分手,况值天涯久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