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诗人安熙所作,名为《次李枢判容安亭诗韵五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与感悟。
首联“少年学道竟何成,章句区区已半生。”开篇即以自问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轻时追求学问、道义,如今回首却发现成就寥寥,时间已过半生的感慨。这里的“少年学道”可能指的是学习儒家之道或某种信仰体系,“章句区区”则形容了诗人过去在文字、理论上的努力与积累。
颔联“不向静深观物理,却从摇落听秋声。”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他意识到,过去的自己过于关注外在的知识和理论,而忽略了深入内心、观察自然本质的重要性。通过“静深”与“摇落”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平静与自然界的深刻理解的向往。
颈联“过门载酒乡贤意,授室传经邑宰情。”转而描绘了诗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通过“过门载酒”和“授室传经”,展现了乡贤的善意与邑宰的教化之情,暗示了诗人对于传统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尾联“从此嘉阳风景别,太行山色看增明。”总结了诗人的感悟与转变。他从过去的自我反思中获得了新的视角,开始以更加开阔的心胸看待世界。这里的“嘉阳风景别”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改变,而“太行山色看增明”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在新的视野下发现更多美好事物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个人成长历程的回顾与反思,探讨了知识、自然、社会与个人内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自我成长与进步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