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寺虚廊石壁阴,幽人高卧一窗深。
绝胜移病听朝鼓,大似归田理素琴。
棋酒定知交有味,轩裳得路可无心。
何时下榻容吾语,共挹清风抵万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古寺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其与世俗生活的不同选择和内心世界的丰富。首句“古寺虚廊石壁阴”,描绘了古寺空旷、幽静的环境,石壁的阴影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接着,“幽人高卧一窗深”一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隐居的高人,他静静地躺在窗边,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孤独。
“绝胜移病听朝鼓,大似归田理素琴”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对过去或他人生活方式的否定。隐士宁愿在古寺中病痛时聆听自然的声音,也不愿在官场中忙碌,更愿意回归田园,弹奏简单的琴曲,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棋酒定知交有味,轩裳得路可无心”则进一步展示了隐士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物质欲望的淡泊。通过下棋饮酒,与朋友共享生活的乐趣,而无需追求官职地位带来的外在荣誉。
最后,“何时下榻容吾语,共挹清风抵万金”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机会与隐士交流的愿望,认为与智者对话的价值远超物质财富,体现了对精神世界和真挚友谊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与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和知识的渴望与尊重。
不详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循除㶁㶁水长鸣,柏阁溪堂静处深。
出处清朝为得路,卷舒黄卷足知音。
鸡豚里社高人酒,风月山林野客吟。
好在秋残一樽后,直须怀玉伴幽寻。
知道逍遥巷里居,彼时此地复何如。
岂无草木稀人迹,那有尘埃污我书。
将鹤清狂应望海,骑驴颠倒想临湖。
他年好事流传去,又说徐公旧隐庐。
池上松龙长子孙,池东佳气抱天回。
争高蚁垤峻不已,强聒蚊雷去复来。
白笈囊空嫌薏苡,碧云旧路足苍苔。
清溪无限春桃种,岂是刘郎一手栽。
泉石堂前四十秋,青山横北水西流。
萧萧木叶下高树,寂寂河梁浮小舟。
喜有诗人寻胜迹,可无閒客共清游。
翛然更占南屏曲,应待我来盟白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