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十首(其九)

解牛中肯綮,相马外骊黄。

从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在分解牛的技术中洞察关键,观察马匹时超越皮毛的外表。
由此深知其中的奥妙,心意专注时,动作自然流畅。

注释

解牛:比喻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
肯綮:牛体上筋骨结合处,比喻事物的关键或要害。
相马:鉴别马的好坏。
骊黄:古代对马的颜色描述,黑色的母马。
三昧:佛教术语,指事物的精要、真谛或专注的状态。
意到:心意集中。
形自忘:身心合一,忘却外在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女词人方凤所作,名为《杂咏十首(其九)》。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高超笔法和深邃意境。

“解牛中肯綮”一句,以解剖牛体比喻对事物的精确把握和细致分析,"綮"指的是牛身上的小肉,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观察事物入微的态度。接下来的“相马外骊黄”则以选马为喻,强调了对外在表现的辨识能力,"骊"和"黄"都是良马的特征。

下两句“从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艺术或者修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三昧"源于佛教,是一种禅定状态,指心灵完全集中而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全神贯注和忘我。"意到形自忘"则更深一步,说明当思想达到某种境界时,个人的形骸、躯体都已经被超越,不再是意识的主导。

整首诗通过解剖牛马来比喻诗人对于事物的观察和把握,以及在艺术创作中达到的忘我境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以及追求艺术至高无上的态度。

收录诗词(104)

方凤(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景山。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字:韶卿(韶父)
  • 号:岩南
  • 籍贯:宋元间婺州浦江
  • 生卒年:1240—1321

相关古诗词

杂咏十首(其七)

蚕茧每利人,蛛网偏害物。

利害夐不同,其间仅丝忽。

形式: 五言绝句

杂咏十首(其六)

瑞世凤鸣阳,司晨鸡鸣丑。

呶呶取人憎,乱蝉合缄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

杂咏十首(其三)

鹍鹏奋云霄,尺鴳栖野草。

物各适其天,夫岂论大小。

形式: 五言绝句

杂咏十首(其二)

马舞睨禄山,猴朝识朱温。

人岂不若兽,变故辄负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